第85章(2 / 3)

,平常对待底下人就喜欢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儿,这一回更少不了要对大臣们恩威并施。 元暮江前脚打人、杀人,她后脚就把无关紧要的人放了。又叫吏部派人下去调查,看哪些官吏家里真穷得揭不开锅了,宫里自会抚恤。当然不只是圣旨上轻飘飘两句安慰之语,韦太后是正儿八经开了内库,想让下面的人安心过个好年。 官员们之所以敢闯宫闹事,还不是因为没钱过光景,狗急跳墙,这才出此下策。韦太后只要不真断了他们的生路,他们眼里只要能见到白花花的银子,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们也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前朝后宫安定,东京城里才渐渐有了年节气息。 对曹门大街上的元家来说,今年的情形,还很不一样。小辈里出了个宠臣,连带着整个家族都水涨船高,当朝新贵,少不了就有人要奉承讨好。 只不过元家的状况一向有些特殊,虽有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太君坐镇中馈,下一代里却又是分了房的。这就容易让那些拜高踩低的人摸不着头脑,元家三房连个能主事的女眷都没有,成箱成箱的贺礼也不能直接送到元五少爷手里,让他点灯熬油、亲自点校吧? 众人迷糊了一阵,才想起来元暮江还有几个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叔叔。于是乎,许多好东西就都稀里糊涂抬到了二房。李佩英那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见缝就钻无钱不爱,明知是外头人敬高香却拜错神,她也不拆穿,凡有奇珍异宝,尽皆来者不拒。 这些琐事,元暮江本没留心,升了官,手里的事情也多了,大娘娘不拘甚个时候又要传唤,他近来总忙得脚不沾地,实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后来,还是蕉叶留了个心眼儿,提醒元暮江说依我朝律例,现任官私相授受可是大罪,问要不要把三太太请回府,现如今人情繁复,能有个人帮着料理也是好的。 这话显然是说到元暮江心坎上了,早在况遗怜离开那天,他就在心里默默发愿,将来他一定会风风光光再把人抬回元家。 只不过,未见得况遗怜肯点头罢? 她这几年在外头不说别的,至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金水桥风波一过,朝上罕见还平静了两天。

韦太后深谙权术,平常对待底下人就喜欢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儿,这一回更少不了要对大臣们恩威并施。

元暮江前脚打人、杀人,她后脚就把无关紧要的人放了。又叫吏部派人下去调查,看哪些官吏家里真穷得揭不开锅了,宫里自会抚恤。当然不只是圣旨上轻飘飘两句安慰之语,韦太后是正儿八经开了内库,想让下面的人安心过个好年。

官员们之所以敢闯宫闹事,还不是因为没钱过光景,狗急跳墙,这才出此下策。韦太后只要不真断了他们的生路,他们眼里只要能见到白花花的银子,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们也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前朝后宫安定,东京城里才渐渐有了年节气息。

对曹门大街上的元家来说,今年的情形,还很不一样。小辈里出了个宠臣,连带着整个家族都水涨船高,当朝新贵,少不了就有人要奉承讨好。

只不过元家的状况一向有些特殊,虽有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太君坐镇中馈,下一代里却又是分了房的。这就容易让那些拜高踩低的人摸不着头脑,元家三房连个能主事的女眷都没有,成箱成箱的贺礼也不能直接送到元五少爷手里,让他点灯熬油、亲自点校吧?

众人迷糊了一阵,才想起来元暮江还有几个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叔叔。于是乎,许多好东西就都稀里糊涂抬到了二房。李佩英那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见缝就钻无钱不爱,明知是外头人敬高香却拜错神,她也不拆穿,凡有奇珍异宝,尽皆来者不拒。

这些琐事,元暮江本没留心,升了官,手里的事情也多了,大娘娘不拘甚个时候又要传唤,他近来总忙得脚不沾地,实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后来,还是蕉叶留了个心眼儿,提醒元暮江说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