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半烟一听武承安这么说立马脊背就挺直了,连孕肚都比平时挺得更高些。
“我们潭州不比你们京城,不管是做买卖的还是读书的,去了北边都是没见识的土包子。
尤其读书人,你们京城和江南每次春闱能出多少进士?我们潭州又能有多少,就算考上了名次也大多在后面。可就算这样,那也难得。”
“咱们潭城县的举人进士,十之七八都是白鹿书院出来的,都是沈山长门下的。谁能考上举人那他一家子就都不一样了。你说,我们潭城县的人能不敬畏沈山长吗。”
108 ? 小夫妻日常(6)
◎醋精◎
沈炯是个鹤发童颜的小老头, 平时给学生上课向来不苟言笑。
他的学生谁要是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又或者抽查功课的时候答不上来,那就等着挨打吧。管你多大年纪的学生, 有些三十好几的大老爷们孩子都大了, 撅着个屁股也照打不误。
老爷子对武承安这个外孙,一向是又心疼他身子骨不好,又看不惯他日日惫懒的样子。
当初武承安避到潭州来,老爷子真真是左右为难。气不过外孙和女儿被个妾室和庶子挤兑得, 只能扯起自己这张远在潭州的虎皮做大旗, 又见不得他整日歪在床榻上骄矜模样,才只好把人打发到县城的宅子里住着。
但到底是亲外孙,又怎么可能不心疼。又拨了身边最信得过的孙管事过去伺候着,就这还要隔三差五派人去问。
那阵子整个书院上上下下都知道山长心情差得很, 谁见了沈炯都要绕着走,生怕触了山长的霉头,再受无妄之灾。
如今还是武承安这个外孙从京城而来, 但身边多了个外孙媳妇孟半烟, 沈炯的状态就截然不同了, 人还没到就乐呵呵地等在书院门口。
见谁都主动打招呼,也不用旁人多问自己就主动告诉他们,是自家那外孙要带着外孙媳妇上山来。
惹得好些年纪还轻的学生也跟着留下来一起等,毕竟不管是有从龙之功的新帝宠臣武承安, 还是以商贾女身份嫁进高门的孟半烟,都足够勾起众人的好奇心。
其中最惹眼最出挑的,是一直陪在沈炯身边的高新濂。因为他不光是沈炯的学生, 还是孟半烟的老相识。
高新濂比孟半烟大两岁, 是去年考上的举人。二十五岁的举人在潭州这样的地方算是件稀罕事, 因此他在白鹿书院里也算得上有一席之地。
沈炯的年纪到底有些大了,年长的学生大多出仕为官,只有一个身子不好的大弟子陪在身边。年轻的学生又还没学成,自己的书也才读了个半懂不懂。
就剩一个高新濂年纪正好学识也勉强够用,平时除了跟着沈炯读书,也常常替书院里的老先生代课。
去年他中举之后按理说今年应该上京赶考,但他自己自诩书本上的知识学得够了,但眼界心境都还差得远。
主动找老师沈炯聊过一次之后,就决定再等三年。这三年尽可能地夯实基础之余,再往外去游学多看看多走走,只有行了万里路结交到更多人脉资源,自己读的万卷书才更有价值。
这次回来也是凑巧,只比武承安和孟半烟早了三天。刚回到书院缓过口气,就听说山长的外孙要带着孙媳妇来书院,他这才从床上爬起来,洗漱梳洗一番紧赶慢赶跟了出来。
高家在县城里不算富户,但家中也算得上小有产业,城中两个铺面收着租子城外还有好些良田,要不然也供养不出高新濂这么个年轻举人来。
当年孟半烟还小的时候,孟海平跟高新濂的父亲交好,高父就总想要跟孟海平结亲家。
那时候的孟海平把孟半烟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自然不可能同意。即便高父之后又带着高新濂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