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了好几天的罪,都在这一碗面里没了,能吃到这碗面,她半点也不觉得辛苦。

江盈知还拿了个大勺,里面是面和海鲜,硬要给周巧女再来点,“婶,你多吃点,不够还有。”

“别了,我真要吃撑了,”周巧女站起身,她再吃可真得吐了。

江盈知又把勺子转向小梅,小梅忙盖住碗,“我真吃够了,阿姐你自己多吃点吧。”

“哎,”江盈知叹气,拿着勺离开,头一次放面居然放多了,吃不完实在叫人苦恼。

最后还是拿去分给周飞燕,还有王三娘那,就知道江盈知到底放了多少,按王三娘的话来说:“把一年的面都可着今日放了。”

吃了面,到了晚上,烧水洗完澡后,周巧女擦着自己的头发,刨花水特别黏,她洗了好久。

小梅把一捆艾草点起来,让燃起来的烟上下摆动,熏熏近来越发多的蚊子。

周巧女坐下来擦头发,海娃困得头一点一点还不愿意睡觉,挨在周巧女腿边。

从刚才说了自己跟海哥学游水,一直兴奋地原地乱蹦,到现在终于累了。

江盈知觉得颇为好笑,摇着蒲扇过来,她小声说:“抱他回去睡吧。”

“让他挨着我会儿,小满你也坐,”周巧女拍拍旁边的凳子。

江盈知没坐,她说:“我去切个西瓜,有个挺小的,切了一人一块。”

她切了西瓜过来,海娃揉着眼睛醒了,他说:“我也吃瓜。”

“你咋这么馋,”周巧女用手点点他的脑瓜,自己拿过两块,又伸手递给他一块。

小梅把艾草熏完,带着一身艾草味跑过来,“我也吃。”

“给你留着呢,”江盈知递过去给她。

这个夏天的夜晚,山里的风到处跑来跑去,竹屋里只有根蜡烛闪着光,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西瓜,偶尔吃一口瓜,又说上几句话。

夜里便在瓜的甜香里过去了,新的一日,那几座石屋外头院墙砌了大半,再过一日,墙比江盈知还要高一点。

安上木门,那小院就自成一方天地,外头即使人来人往也挨不着院子里的人,哪怕路过的人惊讶,要说也只说,周巧女在明府真赚足了钱,钱袋子那么鼓。

而打井的老师傅确定了井口的位置,说要晚几日才能打,等着东西到齐才成。

周巧女做事利索,等着院子一落成,就立马开始着手新屋的布置。

新屋里,灶台砌得是最好的,适合江盈知的身高,砌得挺高,有两个大灶,还有两个小孔眼,能用来放汤锅炖菜。

而且正对着大窗户,一打开,油烟气都跑了出去,也是全部屋子里最大的,四五人一起都不觉得拥挤。

不过可能跟东西没放,空空荡荡的也有关系。

周巧女等水缸里的水用完,和江盈知一起把水缸给放到墙角,一大一小两个水缸并排放在墙角。

陈强胜扛着木头架子来,他问,“架子放哪?”

“你问小满,灶房的事归她管,我们只是给她打下手的,”周巧女拧着湿布巾,擦着灶台时说。

江盈知指指灶台边,“强胜哥你就放那吧。”

那木头架子用来放各种抹布。

周飞燕在外头帮忙洗着碗筷,小梅左手拿罐子,右手拿桶。

渐渐的,这个灶房就有模有样起来,烧灶的地方柴火堆了半面墙,旁边靠墙放了一张很宽的长桌,江盈知可以用来放海鲜,菜篮子。

正对面是碗橱,周巧女和王三娘去碗行街淘来的,跟那个店家砍价,江盈知和小梅默默站在旁边,半句也插不上。

最后店家要了二两,还外搭她们一张大方桌,最后这张大方桌被放在中间,变成备菜用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