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考试,比较好运作,元振业在官场上多少都有一些熟识的同僚,七嘴八舌在太后娘娘跟前进言,好说歹说,总算把元暮江送进了韦太后的阵营。不过,他到底年轻,出身也不算太好,太后娘娘就算肯用他,也不会给他多高的官位。
故而,元暮江说好听点是在中书台供职,实际无品无级,日常只为太后做事,算是她的侍卫亲军。这种官员,说白了就是民间盛传的佞臣,权力的走狗,朝廷的鹰犬。
元振业推他到太后娘娘跟前效力,也不全是病急乱投医,多少还是花了些心思。一来,元家如今太过落魄,急需一位御前红人来挽救家族颓势,二来,元振业一家,包括他那几个儿子在内,他们的政治站位,一直都很中庸。从长远来看,元暮华日后入仕,必定是会同他父亲一道效忠官家,这就意味着,韦太后当政这些年,元家一直不上不下,地位尴尬。
此番推了元暮江出来,也算是弥补了近年来族中无人的遗憾。主要中书台这碗饭也好吃,每天只要恪尽职守帮太后娘娘铲除异己就行了。太后看谁不顺眼,中书台的人就去抄谁的家,威风自然是极威风的,就是名声臭些,稍有不慎,还有可能遗臭万年。将来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很好,官家亲政后,为了笼络人心,最先杀的,肯定就是这群助纣为虐的奸人。
凡事总是祸福相依,元振业把好坏两面都说尽了,最后才拍拍元暮江的肩,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伯父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咱们家好。”
元暮江最后是死是活,元振业怎么会放在心上,何况他们现在还分了家,有福可以同享,有难,那就是另外的说法了。这么简单的情势,元暮江不至于看不明白,但他的确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不管韦太后还能纵横朝堂多少年,至少今时今日,她还站在权力顶端呼风唤雨。天下读书人挤破了头想做天子门生,图的,不就是那一种风口浪尖的权力吗?
元暮江下定决心,毫不犹豫就跟元振业说他愿意。
自家这个侄儿,一向是软弱不堪大用的,难得还有这种杀伐果决的时刻。元振业看向元暮江的眼神,不免又柔和了些,还端着长辈的架子,劝他说:“人生大事,还是不要太过轻率,要不,你往文绣街也去个信?总归是母子一场,入朝为官这样大的事,说与你母亲知道,也是应该。”
不问也知道,况遗怜肯定不会从中作梗的。元暮江诚心求人,跪下去把头磕得砰砰响,坚持道:“还请二伯父多加提携。”
元振业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第二天就到慈明殿求太后娘娘下旨,允准他那个不成器的侄子到中书台去做抄家灭族的小吏。
也就是元暮江走马上任那一天,冯琦被人打破了相。他纯粹是自己作死,不管旁人如何劝说,他非要把裴湘收房,养在外头还不算,一定要迎进家门。昔玉虽不跟他计较,但也被这事儿烦透了,到衙门去告他,亦是官官相护、不了了之。
她虽不计较,架不住她家里还有几个膀大腰圆的哥哥,效仿寿山伯打冯翰林,冯琦那几个大舅哥在街上按住他就是一顿好打。鼻青脸肿回不了家,又只得躲进梨花巷暂避风头。
裴湘从跟了他就是提心吊胆,见他红肿着半边脸回来,更吓得魂不守舍。这一阵子忙东忙西,连丫鬟都不曾买,清理伤口上药这些活儿还是只有裴湘一力完成。
她一面往伤处轻轻吹气,一面哭着求冯琦:“求您了,许我两天安生日子吧,别再闹了。”
今天还有二更吗
冯琦不知道天天在忙叨啥,感觉是吃饱了撑的,干脆点承认自己是个懦弱的废物不就得了。
还差一点宝宝,明天吧~
哈哈哈哈哈他就是因为不承认,所以特别能折腾,他现在找裴湘,就是因为他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