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7 / 9)

梅对戏曲一无所知,秋兰低声解说道:“这出戏叫《双凤记》,讲述燕朝时期,吕丞相府中有两个庶出的女儿,是双生子。姐姐叫金凤、妹妹叫银凤。这对姐妹自小遭到嫡母欺压,生活很艰辛。金凤性子娇弱,逆来顺受。在得知嫡母将自己许配花花公子张宽之后,竟一病不起。她拒不就医,含恨而终。妹妹银凤却懂得在逆境中为自己争取。在祖母六十寿诞之日,她结识了入府为祖母拜寿的表哥于韶。才子佳人,互诉衷情。于韶许诺迎娶银凤为妻,可最后却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娶了北静王之女金华郡主。银凤悲愤欲绝,在姐姐墓前自尽而亡。”萧如梅耳边听着秋兰的叙述,也情不自禁的留下泪来。在看戏台上,竟是一个书生路过金凤、银凤墓前,感慨道:“朱门绣户女,命薄如草芥。一生多坎坷,难得有情郎。”戏文到此结束。紧接着是下一场戏,名叫《鸳鸯错》。秋兰怕萧如梅一时看不明白,细细讲述道:“这出戏也是燕朝时期的戏曲。讲述齐国公陆翔之女陆珠,是陆翔独女,才貌双全,父母视作掌上明珠。仕宦公子众多,她却一个也看不上。写出三个对子,扬言谁能对出她的对子,就嫁给谁。陆珠有一个表哥叫秦建,自幼习武,却不通文墨。秦建很喜欢陆珠,便请求书生江顾帮自己对出陆珠的三个对联。陆珠依诺嫁给秦建,婚后知道秦建是个不通文墨的武夫,夫妻决裂,遁入空门。”萧如梅细细听着秋兰的叙述,竟也是一出悲情戏曲。中秋团圆之夜,听这样的戏曲越发伤感。萧如梅起身要走,却发现秋彤不在身边。朝秋兰问道:“秋彤人呢?”秋兰摇头,故作不知。萧如梅正要吩咐秋兰去寻她回来,却看见秋彤和萧延宁一前一后的进来。秋彤若无其事的走到萧如梅身边,萧如梅心细如发,早就发现了她手腕上多了一只红玛瑙镯子。她的眼睛在萧延宁和秋彤身上来回扫视,心中豁然开朗。难怪秋彤要拉她来看戏曲,原来是要约会情郎。

萧如梅不动声色,接着看戏。一声碎响,将屋内所有的目光都聚到一处。原来是萧如玉摔了茶杯,溅了萧如雪一裙子茶水。但听萧如玉朝戏台上呵斥道:“中秋佳节,喜庆团圆之夜。唱这样悲情的戏曲过于不吉,还不快换了。”萧如雪站起来朝萧如玉道:“唱的好好地为何要换?我点的戏在悲情,也比不过你点的《双凤记》悲苦凄惨。”萧如玉挑明了道:“你点这出戏在影射谁?”萧如雪也挑明道:“这都是跟妹妹学的。”萧如玉分辨道:“我是在教导你嫡庶有别,尊卑有序。自古男子娶妻,都以妻族得力为荣。怎会娶一个累及自己前途的女人做妻子?痴心妄想,坑害的终归是自己。”萧如雪分辨道:“庶女怎么了?庶女就不是爹生娘养的吗?我只知道血谏昏君云帝的丁皇后是庶女,拒上龙撵,劝谏燕后主少女色,多勤政的董贵妃是庶女;本朝退位让贤、甘居侧妃之位,帮助建平帝成就帝业的恭哀皇后是庶女;扶住幼君、垂帘听政的恭顺皇后是庶女;庶女又如何,扬名称颂的人比比皆是。”她这番长篇大论说下来,满屋子的人都愣怔的盯着她。想不到自幼文墨浅薄的萧如雪也能说出这样一番道理出来。连一向能言善辩的萧如珍都不禁佩服起她来了。更别说萧如玉了,一张脸憋得通红,却无话可对。

两个人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打起来。萧如珍出来解劝道:“嫡庶之别抵不过血脉亲情,都是自家姐妹,哪里需要分的这样清楚。不管是引古据典还是引史推今,你们两个不分伯仲。说了这么久的话,也累了渴了,都回去喝杯水歇了吧!”萧延宁也怕他们打起来,惊动萧鼎南和萧夫人事情就不好办了。他把两人分开,吩咐丫鬟婆子好生送回住所。经过她们一闹腾,大家都没了看戏的兴致,纷纷起身离去。

萧如梅回到梧桐苑,脑海中依然想着那出《双凤记》。竟是所有豪门庶女的生活缩影。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拼死一搏。嫡庶之别,就好比一座大山,压在所有庶出子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