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的代表作地位。
各种形式的爱欲之中,不伦之爱最能够体现欢悦与罪恶感并存的极致的心理冲突,当这种冲突达到极点时,相爱的人便可能想到死。因而《失乐园》的情死结局,与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有着本质的不同。江户文学的好色小说以男女殉情来表现对江户时代对爱与性的压抑的反抗,而在《失乐园》里,则是两人爱到不能分离,又怕结婚后爱情冷却,于是主动选择了一起去死,以求爱的升华与永恒。
既然是惊世骇俗,就难免会有些误读。对于情死结局,有人认为作者是在推崇情死,以极端的方式颂扬爱情,或是认为主人公被世俗逼得无路可走而寻死,或是认为他们是以死向家人谢罪,等等。不能否认两位主人公因相爱而反抗世俗的“偏见”,毅然弃世而去,但世俗的看法并不是他们情死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重新组成家庭,好好活下去的。
因此,可以说渡边想要探求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本能,潜在的非伦理欲念,有可能使人跨越种种世俗障碍,去追求极致的爱,最终共同赴死的境界。
愿意选择情死这种极端方式的人毕竟少之又少,也是无法效仿的。渡边曾坦言自己有过追求极致之爱的欲望,却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所以要在小说里写出来。可见《失乐园》既是作者对未尽愿望的一种补偿,也说明了人生本身就是个悖论。人们追求的东西与他们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鸿沟,是遥不可及的。作品为人们描述的只是一种愿景,是让世人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海市蜃楼。
还有人认为,作者在推崇婚外恋,是漠视社会道德。对此,渡边多次表示过,他关心的是爱的转变,不能简单地理解婚外恋。婚外恋只是爱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爱也在不断地变化,没有永久的爱。他要写的是人的本性,以及真实的感情变化。我想,正是因为作者注意到社会道德与人的本性的冲突,才意图通过描绘这样一种极端的生存方式,唤起人们的反思。
有人说他的创作题材未免太狭隘了,太局限于性爱了,但唯其狭窄,才见深度。“写情爱”的作家虽然不胜枚举,但如此孜孜不倦地描述中年男女灵与肉的挣扎的作家,当代恐怕无出其右者。将人从社会角色中剥离出来,还原为赤裸裸的男人女人的渡边文学,与谷崎润一郎的恶魔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失乐园”到底寓意了什么?许多读者想要从中寻找关于爱的答案,然而,渡边淳一说过,我的小说“不是爱情教科书”。他在许多作品中探索对于爱的情感困惑,但无论哪一篇作品,都是在表现各种爱的方式及其结局,最终也未给人们明确的答案。恐怕也很难给出终极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