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乐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既有安身立命之乐,也有孤独求败之乐;既有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之乐,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之乐;既有及时行乐,也有以苦为乐。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出世入世均各有其乐。各人自有自己的活法。乐园就在每个人不同的感受之中。渡边淳一所描绘的乐园,则是那些“不愿意受压抑而愿意燃烧自己的,这样非常美丽的火焰般的主人公”,是一种极其不易获得的极致体验。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去感受幸福。渡边写了随笔《幸福达人》告诉人们,如何去发现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复乐园》也是希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提高幸福的指数,寻求属于自己的乐园。渡边的许多随笔都反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总之一句话,渡边文学的本质绝非要人们去寻死,而是如何活得更快乐。
三
透过《失乐园》,可将渡边情爱文学的特色概括如下。
第一,渡边的作品继承了日本的“好色”美学传统,通过对爱与性的探索,得出顺理成章的结论:性爱与婚姻的完美统一是难以企及的,即便达到也很难持久。主人公最终选择了情死则是可以使真爱定格的唯一方法。
第二,许多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来自他的一些亲身体验,具有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他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经历,不可能写得出这么刻骨铭心的东西”。而且,渡边的作品总是能够与他的年龄同步,与时代的脉搏相通。
第三,渡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反道德、反传统、超世俗的特点。以《失乐园》为代表作的渡边文学,是对两性之爱真髓的探究,是对人性的关怀。他期待在21世纪里,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接受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回到了幸福的伊甸园。
第四,这种注重官能享乐的文学表现,不可避免地会渲染一种淫靡的氛围,但渡边总是能够写得充满诗意。他通过唯美浪漫的表现和种种象征手法描绘了性爱的美好,具有描写性爱而不觉龌龊,沉溺情欲而不觉颓废的审美特性。
综上所述,无论从继承日本文学传统的角度,还是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角度看,《失乐园》在渡边文学中独领风骚,都是当之无愧的。
1997年在日本出版《失乐园》时,渡边先生写下了一番话:“我是一边写这部小说一边在谈恋爱。是完全沉浸在恋爱状态中写出来的,我从未如此深深地化作主人公来写作。我不是用头脑和知识写小说,是以全副身心为创作而搏斗的。”
2009年中文全译本《失乐园》出版时,渡边给中国读者写下了“这是一部描写成熟的男人和女人追求终极之爱的最高杰作。”
这些自述都很好地诠释了这本书的真髓。
渡边文学之所以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一方面有赖于其卓越的描写功力,也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作品对于人的个性张扬、多元价值、爱与性的探索,等等,提供了很有现实意义的思考空间,绝非一句单纯的情爱小说可以概括。
虽然《失乐园》作为渡边淳一情爱文学的最高代表作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长销不衰,几乎成了渡边文学的代名词,却没有为他带来任何文学奖。中日学界对他的文学特色、意义等少有研究和评价。
长期以来,渡边文学一直备受毁誉褒贬。即便是在他去世后,依旧有不少人持反感、轻蔑或排斥态度。好评酷评林林总总,这也印证了给渡边文学定义之难。
对于这样一位挑战禁忌,置疑婚姻的作家,有不同看法非常自然。正是因为人们很关注他的作品,才会产生各种看法。也正因为有争议,才说明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庸俗文学。还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即便在渡边去世后,也很难盖棺定论。一个作家离开这个世界后,依然为世人关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