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Saint Games董事会与泛海这“白衣骑士”闹掰了,清辉集团竟卷土重来、再度出手,向股东们发了一份竞争性的收购要约,报价要比泛海那份高出一些,但差不太多。
之后,清辉发出竞争性的收购要约一星期后,泛海集团突然间公布了两个重磅消息。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573_5.png?r=0.7863606347900345">
“嗯,”经鸿道,“可以。先否了这份收购要约,让清辉重新提交一份。”
这个时候,泛海没说Saint Games的财报有该公司做的手脚,而是表示“Saint Games之前的股票价格真实反应了Saint Games近期的运营状况”,Saint Games也有苦不能说。
赵汗青又补充道:“我们现在的报价其实已经拉到上限了。”
周昶……又是周昶。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573_6.png?r=0.7403456159309441">
经鸿的手敲敲桌子,问:“美元汇率考虑进去了吗?”
在法律上,董事会是有义务为股东们谋求利润的,面对这样两份报价如果依然“不推荐”显得非常缺乏道理,可事实上,公司股东与董事会在利益上往往存在冲突,董事会不愿意公司被收购,有自己的小九九。这次也是,Saint Games董事会在用废话拖延时间。
Saint Games董事会这一次又非常绿茶。在股东们的逼迫下,扛不住的Saint Games董事会向股东们提出了四个选择,分别是“接受泛海的要约”“接受清辉的要约”“在市场上出售股票”“继续等待新的要约”。
经鸿听说,“拖”其实主要是CEO也就是Mark Greenberg的意思。
如果最后价格太高那肯定是不合适的。金融上面甚至有一个词,叫“winner’s curse”赢家的诅咒,指在竞价中为了赢得目标公司而将价格哄抬到了过高的水平。
2018年,美联储持续放鹰,一改近几年的鸽派作风,数次加息,每次25点,全球资金流入美国,美元强势走高,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即将破7。
而泛海的这次收购是通过美国分公司进行的,现在美元强势走高,收购资金应该更多一些。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573_7.png?r=0.2655183333856448">
第一,清辉集团那份要约包含对泛海的歧视条款,泛海集团已经否决。
泛海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内,赵汗青向经鸿征询意见:“怎么办?现在情况复杂了。一边要和清辉竞争,而另一边,Saint Games在证交所的股价持续走高,现在已经接近要约价格。如果再高,我们两边都必须要增加对价。”很显然,要约价格必须高于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否则股东不会接受要约,而是会选择在交易平台上直接出售股份,那样更简单也更快交易软件上点一点,一秒钟就全都结束了。
而市场上,因为知道泛海、清辉正在争抢Saint Games控制权,大量的对冲基金争相买入Saint Games的股份,Saint Games的股价一路走高,眼看着,Saint Games董事会就可以用“低估价值”当作借口拒绝要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