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几个月,Saint Games 在故意让《远征》显得像一款垃圾游戏,让Saint Games显得像个垃圾公司。
最后不出所料,《远征》两次大撒金币,全部特效半价促销,八月九月整整61天只推出了两件东西。
他看得出来,Saint Games 既不欢迎清辉,也不欢迎泛海。引入泛海纯粹是当初的无奈之举。
如果泛海还想观望观望,先不卖掉这些股份,那就只好忍痛再次做低几个月的流水,并反映在接下来的几次财报上。
很明显,泛海集团拒绝承诺“不再增持”是因为也想谋求对Saint Games 公司的控制权,于是Saint Games董事会用尽办法,让泛海至少三个月内无法做出任何行动,可以等到财报出来,并寄希望于泛海看到财报以后主动放弃。
Saint Games 本来的主意大概是:利用泛海拒绝清辉,再用“尽职调查”这个由头拖着泛海的要约,等Q3的财报出来,泛海、清辉同时失去兴趣,Saint Games 的危机就解除了。
Saint Games的做法类似于焦土计划出售公司有价值的资产或者破坏公司有价值的特性,或者购买垃圾资产、增加公司负债,让公司的吸引力不复存在,从而让收购者丧失兴趣,也可以叫摆烂战术。
经鸿又说:“利用泛海击退清辉,再催促泛海帮着《远征》解决中国政策问题、拿到中国运营权限,同时做低《远征》的流水和利润。等三个月后,再用难看的Q3财报让泛海以为自己看走了眼、损失了钱,对Saint Games失去兴趣,将Saint Games股份卖回给你们……正好股价还在低点,你们甚至还赚一笔。”经鸿笑笑,“打得一手好算盘。利用泛海利用得明明白白彻彻底底。”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572_5.png?r=0.6373382559888814">
Mark Greenberg道:“……当然不是。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可他的笑容分明已经非常尴尬。
“走到这步我很遗憾。不过,既然你们这样对待曾经的‘白衣骑士’……”对面,经鸿坐在大班台后,一手撑着下巴,微微一笑,竟然还很好看,他说,“你这公司,我看是保不住了。”
面对恶意收购时,应对的方法一般就是那几个,比如“白衣骑士”,再比如“焦土战术”,此外还有过去几十年最常见的“毒丸计划”等等。
而对于一款游戏来说,只要游戏底子依然还在,那等到危机解除之后再重新吸引玩家、推出活动,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毕竟玩家最喜欢的并非那些华丽特效,而是最核心的独特玩法,他们绝不会单单因为特效少了就放弃《远征》。
经鸿又问Mark Greenberg:“三个月过去了,Saint Games是不是已经找到几家小财团,打算购回泛海手里的这31%?”
同时,报告显示,日本、英国、印度等地的营销推广全部暂停,故意让用户数的增长变得缓慢。
经鸿猜测,经过三个月的时间,Saint Games已经在美国或欧洲找到几家小财团了,想趁着这个财报虚弱、股价低迷、泛海集团丧失兴趣并很可能想甩脱之际,大家合力将泛海手中那31%的股份购回,这样,Saint Games的股东再次分散,公司的控制权重新落稳,危机解除。
经鸿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听完了,经鸿才牵牵嘴角,问:“不是吧?你们难道不是故意这样儿的?”
Saint Games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