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爱】

这一次,苏云卿专注的是,他对许扶桑的爱。

苏云卿早就明确了自己这份爱。

他也清楚,他对许扶桑的爱与DS角色无关,所以才会用这种方法,用关系的倒置,让许扶桑得以从Dom的角度重新自我评判。

但他没想到,在进入状态的三分钟里,他脑中喧嚷而出念头会是:

只要是许扶桑,什么都可以。

当Sub可以,下跪、恳求、挨打都可以。

只要这个人需要,他就可以有与之相匹配的性癖。

“专注”的意思是,他只能“全情投入”,而无法凭空捏造或是放大这些感知。

他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这爱意已经烧得这样旺。

当他跪地仰视、当他恳求责打、当他讨要更重时,他竟真的感受到了兴奋。

这兴奋不在他原本的预期里。

这兴奋与角色无关,与项目无关。只与人有关,只与许扶桑有关。

如果苏云卿是故事的主角,那么这故事大概会叫做:暗流。

十年前的惊鸿一瞥,在他的心里灌了一股暗流。

而后十年间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使得这股暗流一次次得到补充、涌动得愈发明显。

有朝一日,当他终于有机会站在这人身旁。

他本以为现实的残酷会将那些虚幻的滤镜砸得稀碎,这股依托幻象而生的暗流终将歇止。

然而他发现,这人在近处时,比远观要更使人沉沦。

暗流汹涌而出,成了澄明的爱意。

但尚且不能道明。

因为,某个回避型依恋的惩戒师,可能会被吓跑。

作者有话说:

碎碎念

苏云卿比许扶桑更知道怎么做好一个Sub。

苏苏:“看我来给你打个样”(不是)

这一段苏苏选择的解决方式是出乎我意料的,但是写下来却意外地比我自己原定的大纲要顺手很多。

苏云卿不拒绝用揍人来给人“长记性”,但是他会斟酌着去思考去选择“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身上有一种职业本能性的“理智”和“冷静”,他在面对冲突时,下意识的第一步不是对冲,而是后撤,然后去重新将这种矛盾放回个体本身,去思考其原因和解决方式。

(正文3面对破皮问题时的他选择避开情绪交锋、直指矛盾;正文8许扶桑被打脸之后起身想还手,他也是冷静地说,你可以打回来,但是你得告诉我你为什么生气。)

他是一个笃信“汉隆剃刀法则”的人:如果别人做了某件伤害你的事,能最简单的解释为他们由于疏忽或无能造成了负面后果,就不要理解为出于恶意才这么做。

即主观意图最少的解释往往就是可能性最大的解释。

比起“你为什么还是不信任我”,他的本能反应更像是“来说说看吧,你又遇到什么困难,让你无法对我交付信任了?”。

我一直觉得,创伤的唤醒是不受控的,而克服创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连“觉察”都需要时间、需要敏锐的自我感知。

尤其是一个成年人,早已习惯甚至固化某种行为模式,要重新将这些情绪冲动从下意识的反应中剥离出来,究其原因加以解决,这种拆解和回溯来得并不简单。

在写这一章的时候,一直在斟酌,要如何改善这种对于下位处境的强烈抵触,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投射。

言语有用吗?言语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当无数次强调过的“人格平等”“冒犯只是出于游戏形式”被再次重提,就算能对其加以更细致的阐发、更精妙的提炼,是否仍会显得太“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