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5 / 7)

外观是金色柱子、叠檐和四角的凉亭,竖立在一座周围有雕饰栏杆的汉白玉台阶上。在凉亭的外面种了非常多的石榴树,在5月盛开的时节里,构成一幅红白相间的花色刺绣。在凉亭东边的湖面上布满看似一望无际的莲花,而岛上的整个布局平添鲜明的道家仙境的感觉。显而易见,流香渚与海岳开襟和长山岛仙人台形成东西轴向。按照近代园林建筑师的看法,足可以代表这座帝王御园最巧夺天工的部分。圆明园的地图让我们知道皇帝和他的侍从游走的大概路线。他们可能经过蜿蜒的路从福海的东岸,通过分隔长春园和圆明园原址的明春门,就立即可以看到这个壮观的景象。

在长春园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不少是乾隆多次下江南游历时,将具有魅力的园林和景点绘图仿制。乾隆探访了许多著名的江南园林。他随时都带着工匠和艺术家,他们负责仿制乾隆皇帝喜爱的园林建筑,并计划在长春园内重新建造出来。事实上,乾隆经常要求园林的设计者,尽可能去仿制江南园林。最后,至少有五座完整的江南园林在长春园内仿建。

坐落在长春园东南角的如园,就是依照南京瞻园的样式来建造的。此园有独特的假山和土石,比原来在瞻园的还要大。如园的胜景位于东边,里面的大池塘把北边的殿堂和南边的楼阁划分开来。在池塘的东边耸起一座七米高的人造山丘,在山脚下的两侧和台阶顶端有多座亭子,在台阶上有一个方向可以看到长春园,而另一面就看到南边墙外的郊野景色,在台阶下是数以百计不同颜色的珍贵牡丹。在池塘的西边有很多石造假山与洞穴,在这座假山的顶端建造了清瑶榭,面对着含碧楼。一座六角形凉亭的后面可见惟绿轩,清瑶榭的北面是七楹宽的延清亭,榭西是含翠轩。从这座殿堂的凉台上北望,可以看到600米外的湖泊和山丘,因此这座小庭园虽然孤立在大范围之内,却进一步善用了“借景”的技巧。

淡怀堂之旁有茜园,包含了朗润斋、湛景楼和菱香片,在空间、水泽、岸边,以及1.2英亩(差不多100米长和50米宽)土地上的建筑等布局,在设计上很细致地采用了江南的技术。一条向东流的小河上,三座有品位的拱桥、曲桥和三孔石桥横跨而过。以精巧假山组成的河岸,支撑了类似城门的建筑,以及水面上各个种类的植物,予人一种愉悦的野趣。这座庭园里还有花圃、小树和数千条锦鲤在大池塘里游泳。

在庭园里面,朗润斋的西边竖立了一块珍贵的秀绿湖石。乾隆在1752年从杭州荒废的南宋皇宫里取得这块石头,并命名为“青莲朵”,并把它列为这座特别园林的八景之一。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这块石头,他写了至少四首诗来颂扬它,其中一首写道:

刻削英英陆地莲,

一举提示色空禅;

飞来鹫岭分明在,

幽赏翻因意歉然。

“小有天”在思永斋的东北边,是乾隆于1751年探访汪之萼,参观杭州南平著名的石园别墅后仿制而来,它是一座小而美的庭园,布满花卉、山丘、洞穴和人工瀑布。在长春园的东北角是狮子林,是根据最受赞誉的奇石园林苏州黄氏涉园所仿制而来,文献记载它是在1342年由天如禅师维则所设计,乾隆曾经在1762年出巡到这里。最受瞩目的元代艺术家倪瓒为这座园林绘出非常美丽的画像后,更增添了它的名气。

早在苏州黄氏涉园兴起之前,宋代学者叶梦得(10771148)已经在浙江省湖州的老家建造著名的石林。不过,自从石林毁坏之后,涉园肯定成为乾隆建造石林的最佳模范。狮子林占地2.2英亩(约13亩),在西边布置非常之多的房舍而东边布满许多奇石。人工建筑的部分包括了养月亭、花骤馆,以及向东通往石林的横碧轩。如同乾隆自己所说的,假山奇石是这座石林的重要主题,他亲下御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