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 / 7)

者感应以至于达到禅悟,并修证形而上的禅宗境界。因而在美景之中找到禅寺并不让人讶异,实际上禅寺本身就是一座山水园林,禅宗的美学、意境和愉悦无可避免地注入园林艺术之中。诚如任晓红所说,禅宗有助于提升私人庭园,并影响到中国园林的特色。

由于新添高雅情操的元素,以及拜技术进步之赐,建筑物的修建已经达至高度成熟。一般来说,富裕的上层阶级、先进的技术和艺术家的品位,都促进了园林建筑的迅速发展,所有精英人口都热衷于建造自己的庭园,在园里欣赏人工打造的山林水泽和花卉之美,也可以邀请客人一起享受美酒、宜人的音乐和诗意。这些私人庭园的传统功能一直延续到近代之前的明清时期。

在这种背景之下,没有人会对帝王宫苑的雄伟壮观和奢侈程度感到惊讶。公元962年,宋代的开国皇帝在首都开封的东北方依照洛阳的宫殿和园林样式,营造一座壮丽的花园城市,并且修复宜春苑和玉津园这两座老旧园林;而皇室又继续在公元966年和980年盖了琼林苑和金明池两座新的帝王宫苑,这些宫苑到公元12世纪初还一直存在。每年春天,宋代的皇帝十分自豪地命令侍从开放琼林苑和金明池这两座壮观的宫苑给民众游赏,直到皇帝在冬天离开才关闭宫苑。

不过,宋代最好的帝王宫苑应当是宋徽宗在公元1117年修建的著名艮岳,它覆盖一面巨湖,直径达6.4公里。虽然宋徽宗是个平庸的皇帝,却是一个天才艺术家,书法字画都属一流。他把自己的艺术感发挥在众多的亭台楼阁和长廊台观中,以及宫苑里珍贵的树木、花卉和竹林。为了让艮岳永垂不朽,他要求从南方运送大量体积巨大的花岗石(事实上这是来自太湖的太湖石)。取得这些石头的代价非常高昂,不但需要庞大的人力将这些非常沉重的石头一路运到开封,而且沿途经过的大运河、众多桥梁和灌溉系统都因为运送石头所开辟的道路而受到损害或破坏。很多历史学家相信,引起民怨的花岗石运送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不过,艮岳及其伟大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山丘、湖泽、奇石、树林、花卉和人工建筑的鲜明布局,基本上为数个世纪后的圆明园建立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先例,唯一显著的差别,就是圆明园没有像艮岳那样规模的动物园。

与宋朝并存的契丹辽朝和女真金朝,统治了中国北方几个世纪之久,他们的统治者在今天的北京四周建造了许多优美的庄园别墅。后来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北京作为他们的大都。虽然蒙古的皇帝和亲王都不是杰出的园林建造者,但是有人认为山水画达到最辉煌的时代是在元朝,而且毫无疑问地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与营造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像赵孟(公元12541322)这类卓越的艺术家因为将绘画技巧转化成园林设计而赢得赞誉。在这个时期,北京作为蒙古人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帝王宫苑都建造在北京近郊。后来的明朝皇帝,特别是永乐帝(在位期间公元14031424),在北京重新修复并扩建元朝皇帝的大院,即后来的紫禁城,并在宫内建成御花园,这些建筑到今天仍然存在。明代在北京西北郊区陆续建造了很多园林,这里也就是日后圆明园落成的地方。

从公元14世纪到18世纪的明清时期,正当许多皇帝和亲王都在北京的西北近郊建造了很多优美园林的同时,私人庭园的营造,特别在中国南方,也有很大进展,像苏州、杭州、南京和扬州等著名城市,可以发现大量富丽堂皇的庄园别墅。尽管这些私人拥有庭园的规模普遍比皇家的宫苑来得小,但也有例外,18世纪中国大学者兼诗人袁枚拥有的随园就是一个佳例。他这座位于南京的园林由38座人工建筑组成,包括他的主要书房、画室,以及24座不同的别馆。

最重要的是,明清时期的南方园林最具巧思。整体来说,南园展现了更精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