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明帝十分热衷这项工程,他调动几千名工人,在官员和专家的帮助下,在洛阳东北方建造这座园林。他命人挖出一个名叫苍龙海的巨大湖泊,并竖立一座名为景阳山的假山,这些石材都是直接从遥远的太行山上运送过来。
晋武帝(在位期间公元265290)大力修复这座帝王宫苑。中国在这段长期分裂的时代中,由于同时并存好几个皇朝,因此帝王宫苑在平城(今日的大同附近)、龙城(今日的辽宁)、建康(今日的南京)等地方都可以找到。随着南北朝富裕的世家大族在这个时候兴起,私人园林也到处兴盛,有些私人园林的壮观程度更足以跟帝王宫苑相匹敌。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在富庶的长江三角洲有各式各样的文士庭园,虽然不是很壮观,但这些庭园都以幽雅为目标,来表达文人向往宁静和朴素的田园生活,这是对当时乱世的一种共同心理反射。融合逃避现实和自然主义,结果激发出所谓山水园林的兴起,与由来已久的山水画和诗歌互相配合。这种含有自然主义的山水园林或庄园是由流水、池泽、沟壑、巨岩、幽谷、树荫和假山组成,再与亭台楼阁合为一体。整个人工创作再配合周围的自然景色,就成为建造帝王宫苑的基本要求。
中国在公元7世纪初再度统一,隋朝(公元605618)在渭河南岸建立新都大兴城时,把整个大兴城的北边划为皇家的宫苑。隋炀帝在历史上以荒淫奢侈闻名,即位不久就在以园林和花卉闻名的洛阳辟建雄伟壮观的西苑。西苑是根据神话设计的,由三座人工岛构成,每一座人工岛上都盖了大量亭台殿阁,延伸成十六院,没有一处景点不和自然风景协调一致,西苑里主要湖泊的直径就达十余里(大约五公里)。根据史书记载,这座巨大的宫苑可以容纳隋炀帝及其庞大的侍从,其中还包括上千名歌姬。隋炀帝后来又在江南建造了许多宫苑。后代的历史学家描述隋炀帝好恶无常,从来不会满足于自己不顾一切所取得的种种享受。他毫不犹豫地追求玩乐,被批评是隋朝速亡的原因。
大唐(公元618907)的统一使中华帝国再度恢复活力,其惊人的财富和力量把山水画和园林设计的审美标准提升至更高层次。大明宫是唐代建造的皇家宫苑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它在公元634年落成,包含三十幢以上的建筑物,由优美建筑、精致装饰和广大的湖泊与树林组成。近年挖掘到的含元殿遗址只是整座大明宫当中的一幢建筑,由东向西的长度是75.9米,由北向南是41.3米,仅从这幢建筑就可以想象整座大明宫有多雄伟了。
园林艺术的成熟(1)
除了巨大的帝王宫苑之外,唐代的文士庭园也十分兴盛,例如柳宗元(公元773819)把荒野改变成享乐的庭园,包含了湖光山色与楼台别馆。唐朝大诗人王维在辋川拥有的别业(庄园别墅),里面就有山石、蜿蜒的湖泊、竹室、柳树、花圃和船埠,是诗人享受作诗之乐和招待朋友的好地方。另一个享誉盛名的诗人白居易被江西庐山的美景所吸引,于公元817年的春天在这里盖好他的草堂。除了欣赏美景之外,这些私人庭园也是文士辞官或失意时退隐的地方,他们通过山水体现自己的情感,也借山水抒发他们的情怀。不管怎样,在这个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唐代知名的诗人学者都热衷在郊野以他们的艺术巧思打造自己的庭园。他们通常会用漂亮的书法写出具有诗意的名字来设计自己的庭园、厅堂、别馆,以提高优美典雅的效果,后来帝王宫苑的设计者也采用这些文人的情趣。另外,唐代接触到中亚和西南亚的外来文化,园林也明显受到外国的影响,像冷水循环的装置、希腊风格的柱子,以及在建筑和石牌楼中运用圆拱技术。
由于吸收了禅宗的影响,山水园林在宋代(公元9601279)达到美学的巅峰。山林、流水、树木和花卉的自然美给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