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品位,特别是从个别的建筑中表现出优美与典雅,尤其是在这段时期以富裕苏州士绅为传统的中国园林,创造了最佳的典范。根据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的见解,“华南的私人庭园是最具代表性的范本”。稍后我们将可看到,南方庭园的精髓深受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他在18世纪扩建圆明园和建造承德避暑山庄的时候,就参照了许多南方的景致和建筑。
园林艺术的成熟(2)
接下来我们将会提到至少两位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者:李诫和计成,他们在营造园林的悠久历史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两位都值得我们重视,因为他们的见解对于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有不容置疑的贡献。李诫是宋代建筑师,在公元1103年出版了极具价值的著作《营造法式》。这本书有非常多的插图说明,十分仔细地讲解设计和营造的方法,提到怎样建造拱桥和运用水来美化园林,并将琉璃瓦的使用标准化,这一点就成为宫殿、厅堂、楼阁、别馆、凉亭、楼台和回廊的特色。“琉璃”一词源自梵文“vaidurya”,这个字首先从西南亚传入中国,琉璃经过五百年的使用才成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可以确定是由何周率先制成绿色的琉璃瓦,然后唐代的工匠继续采用他的技术,生产出举世闻名的唐三彩,通常是黄色、蓝色和紫色。
计成是公元17世纪来自江苏省吴江县的学者,写出为人称颂的《园冶》。在他这部划时代的论著里,第一卷就包括了《序言》、《相地》、《立基》、《兴造论》和《屋宇》等篇,第二卷的精华在《栏杆》篇,而第三卷的篇章则讨论如何制造门窗、墙垣,选石和掇山。全书共一万字,并附带两百多张插图来解释中国风格的标准园林,特别论述山水园林跟个别景致的精巧组合。它强调要创作主要的景观来区分每一座园林,和采取人工建设来跟周围环境协调的重要性。目前一致认为,李诫和计成的著作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制作小山丘、湖泽、建筑物和庭院,以至于树木和花卉之间的调和处理方面,都有助提升中国园林艺术的水准。
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1)
如果说明清园林综合了传统中国的园林艺术,则圆明园综合了明清园林的成果。事实上,兴建圆明园的时代,中国园林艺术早已成熟。这个时候正好是清朝的鼎盛期,富裕与专业技术的炉火纯青让清朝得以创造出不管在风格上还是在壮观上,都无与伦比的帝王宫苑。整体而言,圆明园是建筑在平坦的土地上,它是一座离宫别苑、景色围绕、园林美化、人造山石,以及庙堂、书院、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多个建筑群的综合体。所有人工建筑都根据传统复合庭院的南北走向的形式,而东西走向联结的建筑就比较少。圆明园秀丽的园林景色,是由白色的墙、黑灰色的瓦、粟棕色的柱子、栏杆、吊饰、小山丘、湖泽、花卉、树丛等所组成。在园里有几百个漂亮的景点,其中有四十个最佳的景点是由乾隆皇帝亲自选定的。他精挑细选出绝佳的景观之后,对每一个景点命名并题署一个优雅的名称和一首解说缘由的诗。乾隆皇帝还指示宫廷画师为这四十景作画,成为一套画集,这些画册因为保留了圆明园的风貌而闻名世界。
从圆明园的大小、多样性和复杂性来看,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各种建筑形式所构成以配合整个园林。主要的建筑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堂,在圆明园建筑里的主殿,或者在特定景点附近的主建筑,通常都是依照天子格局朝向南方,前面有宽阔的空间。一般来说,中国的殿堂是以圆木柱建成,挑高、宽敞和开放,以观赏四周的风景。在圆明园里面有几个著名的殿堂,包括绮春园的清夏堂和长春园里最大的欧式建筑海晏堂。在这座帝王宫苑里,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正大光明殿,那是根据紫禁城里面原来的主殿复制出来的。
二、亭,它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