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能跟人相处,怎么跟纸片人相处呢?

大家越看毛孝子越“敬佩”,越“敬佩”就越觉得他是一张画了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的纸。

这样的人不会有朋友,他们太“奇怪”了。

楚韵:“毛道台知道自己奇怪,也知道乡下对他的尊敬的真相是什么样的,证据就是,他离开家乡后即使常常提携村里人,但自己始终没有回去过,也没有再见过乡里人。”

这样不合群的人,只会找自己的同类成婚,直到他们合群为止。

二姐当年也是个独特的姑娘,想必两个人山水相逢,二姐发现他是自己调查过的毛孝子,毛孝子发现她的离经叛道,两个人自然一拍即合,连杀人也不过是一件小事。

因为对两个不合群的人来说,遇见同伴才是最重要的事。

不然李佑纯也不会为了她和小荷什么事都肯干了。

楚韵想到这里就猜,骗郎氏的就是二姐,这姑娘压根就没有被绑架,她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非要从杜家弄走一笔钱而已。

但她又不是贪图富贵的姑娘,要不然早就听家里的安排嫁给贵人做奶奶去了,她会拿走的只会是她认为自己该有的、家里却不能给她的东西。

楚韵脑子里闪过放书的那顶花轿,问何妈:“二姐回来后,家里给她备了嫁妆不曾?”

何妈瞪着眼珠子道:“她跑了那么多年,给她备的嫁妆都分给底下的姐姐妹妹了,哪里还有?再说她自己带了三十万贯钱,也用不上杜家这跟汗毛。”

楚韵笑了道:“那就是没有送了。”

以二姐的性子,欠她的东西,她一定是要讨回去的。

苏州铺子里,二姐坐在小间打着算盘,脑子里也想着杜家的事。

当年她虽然跑得利索,可也知道没嫁妆的姑娘日子不好过,她在头一个丈夫身上搞到了钱,但这可是她凭真本事自己搞的,跟家里给她压箱完全是两回事。

二姐耿耿于怀自己没拿到嫁妆,第一次出门她跑得急,家里没给就算了。她千辛万苦跑回来,看到大姐的嫁妆单子,爹娘对她却连吭都不吭一声就来了火。难不成她走了,竟就不是他们的女儿了?

不是他们说的爱女儿,大张旗鼓的在外找她吗?不是因为这个她还不会回来呢!

已经是徐玉女徐老板娘的二姐,悠哉悠哉地数着亲娘这么些年送过来的钱,想着什么时候家里给够了她嫁妆银,她就再回去一趟。

谁知道这嫁妆都是两天小变三天大变,她待字闺中时,家里只需要给她准备三十亩良田的出息,二十四抬锅碗瓢盆衣裳首饰棉花,大件的家具无非是新房里要用的。等到她跟着姓毛的来了南边,日子稳定下来,二姐就发现天早变了!

寻常富户嫁女儿恨不得用金屋子抬着走。

二姐跟着前头那个丈夫来苏州玩过两回,见过几次江南人嫁女儿的排场,纵她在京里长大,公主出嫁的十里红妆都见过,仍不免惊叹江南女儿妆奁丰厚。

她还打听了一下这些都是什么人,结果人家只是中等纺织铺的女儿!

苏州人告诉二姐,江南女儿家大多都以织机为生,一个妇女赚得比爷们儿都多,甚至还有合伙开织纺的,那会儿她就吓得不轻。

她记得自己拉着少东家问:“朝廷难道不抓这些伤风败俗的女人吗?”

少东家笑她两句头发长见识短,道:“织布绣花本来就是女子的德行,妇人修德行朝廷褒奖都来不及,怎么会抓人?而且,你知道她们能赚多少钱吗?整个江南,除了盐商就是妇人的手艺,这么大的财主,即使再伤风败俗,哪个大财主又舍得不赚这个钱?”

杜文仿佛被开了窍,她想不到江南这边的女人竟然可以靠本事自己赚钱过成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