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写到前线去,可是怎么想都想不出好好的不在宫里呆着,干嘛要跑到前线?有些不现实啊不现实。
另外大结局的草稿马上就要写完了,这几天一直在等灵感,好激动,一定要慢慢写,恩。
☆、洛阳失陷
金陵方面终于又有了新的行动。太子将燕国质子李承泽从庶人再次关入死牢,想以此相威胁。李承泽是北静王的长子,是燕国光烈大将军北海王李承汜的亲哥哥。本以为李承汜会顾念手足之情,从雁门关退军,没想到李承汜对此置之不理,对雁门关展开了新一轮攻势。
其实想想也是如此,像他那样的人,是肯定不会为了简简单单一个人就放弃这大好的天下。
边关战云密布,金陵紫禁城里却依然是平静如初。只是干旱依然不退。江南大旱持续,但是听闻北方的燕国却迎来了连日的甘霖,旱情大解。江南三十几个州纷纷减产,流民当道,饥馑大盛。前几个月的人吃人事件,如今听起来早已经习以为常,再无半点惊骇可言。因为大旱,国库也日渐消耗,宫中的用度是过几日就减一分,已经大不如从前。
宫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宫外的那些王府了。七嫂自从被我从王府中接到了宫里,就和我住在一处。七嫂的孩子保住了,真是万幸。也亏得七嫂心性刚强,历经大悲大痛之后依然能挺过来。这孩子是七哥唯一的骨肉,说什么也要保下来。
文华殿几个月来一直封锁消息,外面的战事一丝也透不到里面去。而父皇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整天昏睡不醒,只是有时微微醒转过来,但是很快就又睡过去。
这时候燕军已经破了雁门关,关中八百里全都落到燕国手中。为了支持前线抗敌,鼓舞士气,宫中又号召妃子公主王妃郡主等为将士织铠甲,缝战旗,地点就设在清宁宫里。于是我每日还得起的老早往清宁宫,跟着一大帮贵妇小姐们一起做针线,又是不停地讨论边关战事,或者江南旱情,真是又累又心惊。
“听说燕军今日又打到潼关了,你说……”
“我家的那个,心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上月的来信,交待说还好……”
“渭北是什么样的地方?不知道这时节热不热,冷不冷?我好寄衣物过去……”
“你不知道吧,听闻燕军一个个都甚是可怕,他们骑的马就跟别个吃的不一样……”
“李承汜这人年纪轻轻,又还不曾婚配,只是一心地这样对付咱们,真是可怕!……”
“我从前在宫里见过他呀,除了长得还很好,可真没瞧出来竟有这等本事!……”
总之,每日里听来的,大抵都是这样的话。听得我耳朵里都要长茧。我怎么都想不通,这些妇人怎么每天都爱讨论这些事情。我是宁可从来听不到这样的消息,宁可自己躲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去。可是如今我却就在这里,被卷入了这场战争的后方,正是漩涡的中心。
女红劳军一事,组织掌管一事俨然由鄂贵妃来做,因为她是宫中品级最高的嫔妃。其余的大小妃嫔,还有一众郡主小姐们都一齐听其调遣。我这个宫中唯一的公主,自然也得听她的。不过我就只每天去那里坐着动动手,因为我也做不了多少,本身针线这些东西就不是我常干的。自然,我做的那些针线活,就成了郡主妃嫔们私下里嘲笑的笑料。对这些,我全当没听到。鄂贵妃也不大让我做多少。
随着大旱、饥馑愈加盛行,宫中各处所得的份例也越来越少,真的是节衣缩食。景仁宫这边也从来没有如此寒酸节俭过。这还是我这里有父皇的特许,还有七嫂住在这里也多了一份,所以景仁宫这边的例银在宫中还算是多的。这一事在宫中自然又引来不少闲言碎语,眼红的人又说些碎嘴的话。但是我这宫里其实也不是很好。我自己是用不了多少,反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