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嫂却明明见了,勉强笑着:“长安……你……你这是做什么?好好地……好好地哭什么呢?”
我不敢看她,只是低着头,却听得八哥也哽咽了,终于吞吐着说:“嫂子,这茶,只怕……只怕七哥喝不上了!”
七嫂愣了片刻,颤抖着问:“你……你说什么?”那声音,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似的,那么空空然,飘渺无依。
八哥一下子就跪了下来:“嫂子!我对不住你!七哥他……他……”
七嫂也赶忙站了起来,扶着八哥的肩膀,颤声说:“你……你七哥他……他怎样了?”
八哥把头一转,没有吭声,我也低下头,忽然抬起来,眼看着七嫂就要往后倒去,一声大呼“七嫂!”,一面去扶,那边八哥早就把嫂子扶住。
我赶上去,只见七嫂紧闭双眼,眉头紧皱,脸色瞬间都变得惨白,紧紧地咬着嘴唇,已经咬得通红。
我哭道:“嫂子,你……你莫这样,别忘了腹中的骨肉……”
七嫂眉头皱得更紧,已经不省人事。这边八哥忙唤了仆人来扶住,把七嫂抬进房,一面又传唤太医来瞧。
兵败儋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朝野。这一次不仅儋州陷落,连整个雁门关眼看都岌岌可危。一时之间,宫中以往那种满不在乎、信心满满的风气一扫而空,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都在猜测,大晋的军队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几百年来的手下败将,曾经那么不堪一击,俯首称臣,如今竟然节节胜利,而我军竟然如此积弱?尤其令所有人感到恐惧的,最深切的要数七王子的战死沙场。这个噩耗无疑触动了金陵和前线联系最紧密的一根弦,七王子的阵亡马上令每个人深深地认识到了战事的紧迫性和严峻性,那场绵延几千里的战争,再也不是庙堂之高的当朝者所考虑的事情了,而是每个老百姓都开始琢磨的攸关之事。
而光烈大将军李承汜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晋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他,都在议论他。人们纷纷表示,当初让这个小质子回国,确实是放虎归山。
我则只是茫然地听着。景仁宫里的丫头太监们,背着我议论李承汜,总是时不时拿一种眼光来看我,似乎我从前跟他走得比较近,如今李承汜成了紫禁城的公敌,便人人都要把对他的怨愤加诸我身上来。反正李承汜在这里本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谁跟他走得比较近,他向来独来独往,只有我,有一阵子,要了他做我的伴读,于是从此很是来往了一段。
想着这些,我只是苦笑: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再也不要想那些跟他相关的事情。
~~~~~~~~~~~~~~~~~~~~~~~~~~~~~~~~~~~~~~~~~~~~~~~~~~~~~~~~~~~~~~~~~~~~~~~~~~~~~~~
很快,晋军从平阳撤军,平阳城不攻自破。燕军拿下了包括平阳、儋州、临洮在内的最后几座城池,雁北十二州终于重回北燕手中。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晋国大胜燕国,从此燕国一蹶不振,将黄河以北燕云山以西的十二座城池划给晋国,称之为“雁北十二州”,是中原的门户所在。如今,它终于物归原主。
雁门关就在燕云山以东,燕国军队横穿燕云山,很快就兵临雁门关。朝廷大规模调兵遣将,在雁门关附近囤积了大量兵力,但是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作者有话要说: 表示战争什么的好难写,果然还是以深宫女子的角度来写比较方便,其实很想写成像《飘》那样的乱世中飘荡无依,将一个公主在战争中的经历写出来,可惜笔力捉鸡啊~~
后面还有很多,后来的就越来越多关于战争的描写了,虽然好多是侧面的写战况,都是宫中的人对战争的反应,正面的要少。最近在想要不要加一个细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