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十二郎怒道:“你做了甚么,我当然清楚,但是你又何必如此!广平王便有千好万好,你如今这般做法,好端端的朝廷命官做不成,还被族中除名,我爹多年苦心栽培你的心血付诸流水,居然还自甘下贱做甚商贾,从今往后只怕再也不得入庙堂,你满腹治世才华从此埋没,如此这般,可值得?”
凤集默然片刻,淡然道:“一身而已。”
顾十二郎被凤集这声冷淡的回答气的大怒,伸手便要去腰间摸刀子,手指触到鲨鱼皮鞘,熟悉的触感却忽然让他重新冷静下来,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道:“子羽,你我十几年的交情,你且说句实话,你与广平王,是不是在谋划夺嫡?”
凤集神色不动,只是淡淡道:“若是夺嫡,我如此这般便可以理解了么?十二郎,你的心变了。”
一阵冷风卷过,无数沙尘扬起,粗粝的沙砾打在顾十二郎脸上身上,沙沙作响,他沉默片刻,道:“跟着广平王出生入死这些年,我才知道广平王确有大才,那些传言都是错的。他比今上,好了太多。”
凤集低头抚着手里的马缰,不说话。
顾十二郎却忽然大声道:“莫来问我,你当真要跟着广平王夺嫡,为甚么不堂堂正正辅佐他,却要行此诡道?”
凤集极慢极慢地抬起头,目光清冷,直视顾十二郎,道:“这话是你问的,还是广平王问的?”
顾十二郎登时怔住,不由得目光躲闪开去。
凤集微微一笑,道:“大军驻跸的谷口何等关键,此处却不见兵士把守;夺嫡如此大事,你却毫不担心隔墙有耳;我的行踪本只广平王晓得,你性子一项粗疏,此事却掐算的如此精确。十二郎,说你不是广平王的人,此番不是为他所遣,谁信?你既是替殿下问话,我自然有话答他,只是并非现在。”他顿了顿,伸手理了理兜帽,似乎不堪风沙侵扰,却遮住了双眼,“十二郎,无论怎样,请你,请你保王希平和卢小郎君一命。”
说罢,扬鞭策马,绕过呆立在那里的顾十二郎,扬长而去。
那句话,终究没有说。
既已开始,便不能回头,这一路马蹄行处会踏破多少血肉,已顾不得了,可期盼处,唯人心而已。
一晃眼又是年余过去,有凤集这边水泼般的银钱做支撑,广平王以之内结宦官,外抚藩镇,在朝中已隐隐然有与顾相分庭抗礼之势。最得圣人欢喜的是,李淳事君至孝,处处以圣人为尊,比那个压皇帝一头的顾相实在可爱无数倍,甚么事只消交到这个儿子手上,圣人便高枕无忧,比皇长子真真强了不晓得多少,加上圣人这几年有些不知保养,精神越发差了,不耐烦那些国事烦扰,竟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一意孤行,一纸诏书昭告天下,封广平王李淳为太子,正位东宫,监国。
太子监国月余,圣人饮宴时再发卒中,药石金针一时无效,驾崩于兴庆宫,李淳即皇帝位,谥先皇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丰陵。
顺,德性宽柔曰顺,先皇在天有灵,不晓得会作何感想。
李淳即位后,手段可称凌厉,皇长兄建宁王改封佞王,圈禁。顾海晏罢相赐死,抄家灭族,只顾十二郎身在军中得免,而且反得了升迁。顾相公门人弟子颇有株连,顺宗朝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几位青年才俊纷纷被夺职,其中王希平位置最高,竟判发配惠州,终生不得启用。卢家树大根深,且与新皇有翁婿之谊,卢大郎得以继任,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侍奉新皇,不敢有丝毫怠慢。唯有卢小郎君,却偏偏于此时请旨尚了宜都公主,继而辞官离朝,漂洋出海而去,从此再不履中土。
当年长安郊外,终南山下,四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那场欢宴,再不可得。当日一别,对于有些人,便是永远。
这一番天地惊/变时,柳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