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的运送地点也不知道,每次都是到了西宁市内,再打电话,确认最终路线,会送到哪里都不一定。
可以说,西宁市局手上的所有线索就这么一个大哥大号码,和“孟先生”三个字。
这算什么线索?
号码可以弃用,孟先生也可以变成孔小姐。
何况这次整个大西北的盗猎行业被一锅端,那么大的事,那个姓孟的肯定知道,在风口浪尖上,他还敢露头吗?
西宁市局的同志们都悲观地认为:起码得等他下一次出手,才有机会抓到他了。
王雪娇觉得倒也未必:“要不,先给他打个电话?要是他肯接电话的话,就跟他聊聊呗?”
接电话的同志们都很茫然:啊?啥?打个电话跟犯罪份子聊?聊啥?
王雪娇:“就……让他来找我?”
听到王雪娇的建议,西宁市局的同志们觉得这位特情同志一定是被曾经的巨大成功冲昏了头脑。
一人一百块,骗到了一群杀手。
就觉得同样的招数,也能让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也上当。
怎么可能!
“打电话给他,会不会打草惊蛇?”
“他肯定会有戒备的。”
……
王雪娇听着对面传来的反对声音,懒洋洋地说:“那你们是不打算抓他了吗?”
“怎么可能!”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
王雪娇:“那就是没有了?反正都没有别的办法了,要是打一个电话就能惊到他,那他现在早就惊到了。再说,惊到就惊到呗,难道他将来还洗手不干了?真不干岂不是更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破罐子破摔?”
西宁市局的同志们:“……”
中国有句古话:话糙理不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