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底喜滋滋的,把头贴着他的手臂,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

“阿嫤。”睡意渐浓,我正进入混沌的时候,忽而听到魏郯唤我的名字。

我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

“当年每到十五,我都争着去守宫门。”

十五?我觉得这日子挺熟悉,可是……守宫门?算了,明日再想……

“阿嫤,还想去看山海么?”他的声音似乎在我耳畔低叹。

我想开口,可是太困,声音全然出不来。只依稀听到一个声音在心底答道,想看,可你会带我去么……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未央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比凉爽的秋风更加让雍都朝野振奋的,是南方平定,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

骄阳在湛蓝的天空中灼灼明亮,雍都的城墙面前,去年大战留下的满地狼藉早已不见了踪影。风吹来,城头的旗帜猎猎作响。红底日月的天子旗插在城楼正中,也插得最高,可它的周围,交龙玄底,魏氏的诸侯旗遍布各处。

“来了。”周氏忽而在我身后道。我一手遮在眉间,朝远方眺望。

只见尘头乍起,果然正有队伍出现在道路尽头。左右一阵兴奋,待得那些人马的影子变得清晰之事,城头鼓角齐鸣,得胜乐的声音雄壮激昂。

我身旁的玉莹望着远方,忍不住掩面而泣。妇人们纷纷安慰她,有人笑着说她再这么哭下去,脸上的妆粉便化了,可见不得许寿。玉莹这才紧张地立即拭净泪水,不时问婢女妆容是否难看。

“父亲……”阿谧被阿元抱在怀里,忽然将小手朝城下招了招。我随着望去,只见军士列阵而出,五匹骏马拉着一辆车,辚辚跟在后面。车上没有车盖,魏郯身着朝服端正地坐着,四周仪仗俨然。

“真是大司马呢,小女君真聪明。”阿元笑着说。

阿谧已经来过城头多次。她不怕高,不怕吵闹,也不怕军士。

“父亲!”她被阿元夸得有些喜滋滋的,忽然向魏郯大声喊道,阿元连忙捂住她的嘴。

魏郯坐在车上,一动不动。

前方,“孟”字、“许”字和绘着各色神兽的大旗已经看得清楚,军士行进阵列齐整,竖起的兵刃密密麻麻,气势赳赳。待到城前,队伍前的众将下马。孟忠、许寿以及出城百里监军的魏平上前向魏郯行礼,大声禀报归来将士之数。魏郯下车,亲手将几人扶起,置酒接风。

而礼毕之后,军士两边分开,却有一车缓缓驰出。待到百步之处,车上一人身着素白衣袍,手捧玉玺,走到魏郯面前,跪拜道:“罪人王茂携玉玺来降,伏惟请罪。”魏郯接过玉玺,将他搀起,道:“王公归顺朝廷,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王茂虽起,却仍垂头,远远望去,一脸谦恭之色。“王茂?”毛氏小声道,“不就是割据了百越,自称岭南王的那个王茂?”

“就是他。”周氏颔首。

“他归顺朝廷,倒是大堂兄先来受降?”毛氏不解地问。

“当然是大堂兄。”周氏嗤笑。“又不是天子打败了他,再说了,天子重疾,如何能来?”

毛氏哂然。

王茂曾是先帝的岭南刺史,与大多数割据诸侯一样,天下大乱之后,王茂拥兵自立,借岭南的山泽和密林裂土一方。他的归降意义重大,江东吴氏、荆州梁氏和岭南王氏,是南方最大的割据诸侯,如今,灭的灭,降的降,南方重新回到了朝廷手中。

我四处望了望。天子没有来,百官却来了不少。有的立在城上,有的在城下,像是刚从朝堂上过来,亦各着朝服。见得这般阵势,那些能被我瞥到的脸上,表情各异。

雍都的朝臣,除了迁都之后新入仕的,大多是长安的旧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