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罢了,确实算不上故意。”颜士玉当然不敢说大公主故意坑人,况且这事儿确实不是大公主故意的。
颜士玉是从那位老人家口中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叹这事儿真是够巧。
大公主的这个庄子,勉强算是从旁人手里买来的,旁人也不是外人,曾是大公主的幕僚。
前段时间,大公主手底下新添了两个幕僚,那两个幕僚不是京城本地人,所以想着在长宁置办产业,便看上了这个庄子。
原本庄子上的管事也是那两人安排的,后来东安来了一批难民,难民价格便宜,两个幕僚就以公主府的名义,将这一批难民从其他大家族手里抢过来了。
谁知前脚他们刚布置好这个庄子,等着春耕后一切走上正轨,后脚他们就被另外一个幕僚给弹劾了。
这俩人不光打着大公主的名头在外面买庄子抢佃户,还干了别的事,收受贿赂都算基础,欺男霸女的事情干了好几件,两人狼狈为奸,互相勾结,还真骗过了大公主。
却没想到被另一个幕僚撞破,叫那幕僚告到了大公主面前,庄子和地都被大公主收下了,两个幕僚则被赶出了长宁城。
“庄子机缘巧合到了小姐手里,这些日子,庄子没人管,那些佃户不敢随意盗用主家财产,才断了顿,要不是挖些野菜草根吃,恐怕都要饿死一批了。”
李暮歌听完颜士玉的话,沉默了一会儿,随后说道:“是我慢了一步,叫他们受了好几日苦,不过升米恩斗米仇,不能让他们觉得你我好欺负,一应物资切不可免费提供,先记账,算在租子里,还有,春耕时我自有安排,吩咐下去,他们不能擅自耕种,否则租子会更贵。”
颜士玉应了声是,李暮歌这种做法是最合适的,经历了几次抛弃,还有成为难民的经历,这些佃户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老实,而且他们饥寒交迫,脑海中只剩下生存的欲望,说道理没用,他们听不进去,只能用威逼利诱的方式,以恐惧驱策他们。
话说来无情,却是事实,人性复杂多变,穷困中有最纯粹的善良,也有最歹毒的恶念。
颜士玉歇了一会儿又被人叫走忙活了,她其实也是第一次正式接手这些工作,以前全是看着家里人干,自己在一旁学。
现在突然上手,她初时生涩,好在很快进入状态。
看着外头事事皆有安排,所有人都有活儿干,没有乱成一片,李暮歌暗暗点头,颜士玉是个管理内政的人才。
马车内无人了,李暮歌开始思考庄子在她手上,造成的影响。
此前她还在想,按照小说里的故事线,现在大公主应该开始搞事了,可一直到陈录死了,她也只看见荣阳在搞事,大公主这边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阶段,完全没有搞事的样子。
她还一直很疑惑,想着是不是大公主不够信任她,故意瞒着她。
现在看来,大公主是真没动手,剧情没有按照小说内容发展,是因为有她这个蝴蝶在。
东安的难民,根本没有到大公主手上!
李暮歌哭笑不得,她怎么也没想到,剧情在她这儿发生了重大变故,不过仔细想想,剧情又有什么用呢?她还活着,不就注定剧情会大变样嘛!
所以剧情可以做参考,不能奉为圭臬。
作参考的话,李暮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明了了,直接按照原书中大公主的做法,一步步去安排,便足以让太子党狠狠喝上一壶!
不,她不光要借鉴大公主的做法,她还得查漏补缺,让皇帝想要保人都保不住!
李暮歌想起她以前听说十一皇子夭折不入皇陵时的想法,当时她疯疯癫癫,一心想着我不活,你们也都得死。
现在她清醒了,她才不会死,要死也是那群野心家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