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说,前两日常盈栀就改为母姓,姓穆了。
世上没有常盈栀,只有穆盈栀,常怀忠刺杀吴王,跟穆盈栀没有关系,跟李暮歌更没有关系。
耳边又响起皇帝的怒吼,现在皇帝正在问责吴王府的护卫,那护卫怕皇帝一怒之下将他砍了,只好说明,护卫们当时被吴王遣走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也不敢近前守卫。
只因吴王私底下暴戾成性,对奴仆侍从动辄鞭挞,怒极还会直接动刀,所以护卫们都很听他的话。
他不让上前,他们一个上前护着的都没有。
“吴王私底下竟然这么不是东西。出宫连护卫都不带齐全,自诩武功高强,白白丢了性命,纯粹是被自己蠢死的。”
大公主在外头站了好一会儿,心头火起,此刻听到里头护卫哭诉的声音,更是有理由发泄怒火。
“大皇姐,死者为大,还望嘴下留情。况且七皇弟平日里做事进退有度,待人温和,看不出是个暴戾之人,恐是侍卫怕父皇怪罪,胡乱攀扯,就如那常怀忠一般,明明是报私仇,却说自己是为寒门子弟发声。”
太子站在一旁,脸上少见得没有一丝笑意。
大公主看太子说话时怨气冲天的模样,差点儿没忍住笑出声来。
太子此刻心里肯定呕得慌,折腾了半天,又是荧惑守心,又是灾星降世,中间甚至还死了个六公主,费了老大劲好不容易将门生舞弊一事压下去,结果一个常怀忠横空出世,将他压过去的事情,再次提溜到了台面上。
此次死了个吴王,想来太子门生舞弊一事,会直接载入史册了。
吴王被误杀,寒门学子复仇,一切悲剧的源头都是因为太子门生舞弊,太子没有妥善处理此事。
“太子,天下庶民最爱听得,便是高官显贵们的私事,最爱看得便是复仇成功的戏码,吴王与杨家女郎走得近,被误认为杨家人,叫屡试不第的寒门子当街砍死,这事儿肯定在庶民之间传开了,太子之名想来也会随着流言,传遍大江南北。”大公主说到最后,笑意彻底压不住了,她冲太子拱了拱手,“名声大振啊,恭喜太子殿下。”
太子差点儿没被大公主气得背过气去。
李暮歌在旁边看着,心里为大公主的攻击力竖了个大拇指,太强了我的姐!
太子看了看大公主,又看了一眼明显在忍笑的李暮歌,最后甩袖哼了一声,抬腿进了梧桐殿。
刚刚皇帝的咆哮声消失了,显然气已经消了大半,此刻进去还能劝一劝皇帝,博个孝子的美名。
太子宁愿跟暴怒的老登同处一室,也不愿意站在这里,面对嘲笑他的敌人们。
这心里素质可太差了,李暮歌想,要是太子知道表面上支持他的杨家,其实蛇鼠两端,还不疯了?
“该进去了,长安,进去后少说话,这事儿与你无关。”
大公主怼了太子,心情大好,顺便提点了一句李暮歌,让她进去别妄图安慰皇帝。
李暮歌乖乖点头,跟在大公主身后进了殿内。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皇帝坐在上位疲惫合眼,左手支着头,右手捏着写满常怀忠供词的折子。
太子已经劝了一番,收效不错,皇帝面上的怒容消去不少。
“常怀忠,犯上谋反,以谋大逆之罪名论处,即日行刑,务必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谋大逆为十恶之二,仅次于谋反,常言道十恶不赦,就是说这个罪名不能赦免。
李暮歌之前特意查过罪名,不出所料,是谋大逆。
谋大逆不是要人全家性命的刑罚,留在常家做替身的忠仆算保住性命了。
谋大逆的判决一般是主犯从犯皆斩,直系血脉男的十六以上全杀了,十五以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