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3)

小屋里,但沈青江的心却没来由的一阵舒服自在,积压在心里多年的事情一股脑说了出来,他只觉得无比畅快。回想昨日朝堂之上众人的反应,沈青江兀自一笑。

和陆谦猜得差不多,沈青江昨日早朝之时,由太子的随从带领,敲响了登闻鼓。由于是年后第一次大朝会,上朝议事的官员格外多,连平日里一些外放的官员今日也得来露个脸。

沈青江就这么在众人的目光追随下,被带到了朝会上。

高坐皇位的建安帝杨煊俯视着跪在百官中央一袭青衣的沈青江,心里隐隐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但他并没有表露出半分忧虑之色,而是语气如常,无悲无喜却充满压迫感地问道:“太子,跪着那是谁啊?”

太子杨显朗声道:“启禀吾皇,此人正是前几日为您解毒的沈青江,沈大夫。”

“解毒”二字一出,满朝文武皆哗然,头先从上到下竭力捂住的皇帝中毒的事情,就这么被太子当朝抖落了出来,杨煊岿然不动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讶异,他瞥了一眼规规矩矩回话的太子杨显,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杨煊本能地觉得,他不应该再去追问,可沈青江人已经跪在大堂上,太子的话头也开了,戛然而止反而更像是在隐藏什么。杨煊伸手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看向下面的刘瑾,刘瑾眯着双眼,脸上平静无波,像一尊已经入定许久的佛陀。

官员们议论纷纷,杨煊的头更痛了,他清了清嗓子,百官立即安静,随即杨煊开口道:“太子可是要给这位沈大夫请功啊?”

太子道:“回禀皇上,沈青江救治圣驾有功,皇上向来赏罚分明,必不会亏待了他,可今日他却是来求皇上为他伸冤的!”

杨煊一听这话笑了:“朕这儿成了衙门口了,太子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杨显道:“不如让他亲口告诉您吧!”

杨煊微微点了点头,杨显立刻对沈青江说:“沈青江,将你的冤情禀明御前吧!”

沈青江攥紧的手心已被汗液浸湿,他深吸了一口气,将跳得快要炸膛的心收了回去,用尽量平稳的语气说道:“启禀圣上,学生本名洛青,是二十年前惨死的太医首座洛川的儿子,今日我要状告内阁首辅大臣刘瑾,豢养杀手,残害我全家一百二十六口性命,状纸在此,请皇上明察!”

第一百三十一章:游记

百官哗然,刘瑾手执玉圭跪在地上大呼冤枉,赵顺和吕炎等人见势也跟着跪下为刘瑾鸣冤,不多会儿,满朝文武竟然跪了有多半。

杨煊见状,揉了揉太阳穴,看着下面跪着的黑压压的人头,眼睛渐渐眯了起来。他没有接太监呈递过来的状纸,反而不咸不淡地说道:“沈青江,你以平民之身状告当朝首辅,谁给你的胆子?”

沈青江朗声道:“启禀圣上,学生以为治国之道在于明法,而不在于胆量,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立而民信,民信而国治。”

杨煊嘴角闪过一丝稍纵即逝的笑意,随后他用平常的口气对沈青江说道:“倒是个伶牙俐齿的,那你倒是说说,你有何证据证明,害你一家性命的是刘阁老啊?”

沈青江道:“回禀圣上,此事要从多年前的一桩旧案说起。”

杨煊眯着眼睛问道:“哦?什么旧案?”

沈青江抬起头,他的眼神变得锐利无比,他看向杨煊,一字一顿地说道:“建安十八年,威远将军隆霄谋逆案!”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又开始议论纷纷,有些为官时日尚短的或年纪较轻的官员,对此事并不十分清楚,年老的官员则对此案讳莫如深,面对来询问的年轻官员都是支支吾吾三缄其口,一时间询问声和轻微的喝止声此起彼伏。

太子杨显垂目看着下面乌央乌央的这群人,他微微挑了挑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