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的佛香味在宁寿宫里盘旋不去,平心静气的香料也无法让皇太后冷静,她一想到胤祺要被康熙责骂,心便格外疼,一刻也不能等,就要去乾清宫里找康熙理论。

黛玉忙将皇太后拦住,此事还无需惊动皇太后的地步:“皇玛嬷,”黛玉笑盈盈地走到皇太后的另一边,搀扶住皇太后的胳膊:“五阿哥入宫前还和我说呢,让我放心,今儿个没什么大事。”

柔软的鞋底踩在厚厚的羊毛毡子上,悄悄地,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皇太后止住脚步,被黛玉一劝,她心里头的担忧缓解了几分,狐疑地看着黛玉:“你说得可是真的?”

宜妃也同样怀疑地看着黛玉。

唯恐这是胤祺两口子为了让她们安心而编出的瞎话。

黛玉丝毫不慌,她仍旧笑意盈然:“我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骗您,皇玛嬷您孙子的本事您还不清楚吗,那些小人作祟伤不到他,您就放心在这儿等着五阿哥给您请安。”

说完,黛玉抬头,向宜妃使了个眼色,宜妃虽然也慌张,却比皇太后要冷静几分,见着黛玉胸有成竹的模样,宜妃深吸口气,与黛玉一道劝起皇太后,好说歹说,才止住了皇太后立时过去乾清宫的念头,踏实在宁寿宫等着。

西洋钟的上纯金的秒针一格一格走过,不大的声音在这安静的屋子里格外突出,扰得人心烦意乱。

皇太后时不时地看着那西洋钟上的时间,等着胤祺过来,宜妃手里雪白的帕子都要拧成了麻花,虽然没有皇太后明显,但她时不时地往门外瞥两眼的眼神,泄露了她同样的不安。

暗暗叹了口气,黛玉心知胤祺让她入宫,许是已经猜到了这般情景,这正是她显本事的时候,遂打起精神与皇太后和宜妃说了些五阿哥府里最近的事情,黛玉本就是口齿伶俐之人,五阿哥府里的一件小事,被她绘声绘色地一说,莫名地添了许多趣味。

皇太后和宜妃的心神不由被吸引过来,聚精会神地听着胤祺的宫外生活,佛香味慢慢变淡,宫女们蹑手蹑脚地进来换上新的佛香,听得入神的皇太后和宜妃也没有注意到。

而被皇太后和宜妃如此担忧着的胤祺,此时正在乾清宫中。

乾清宫里,康熙震怒之下令人将胤祺唤入宫中,但五阿哥府所在的烧酒胡同与紫禁城毕竟有些距离,一来一回需要不短的时间,更何况胤祺还有接旨,换衣裳,所费时间更长。

在等待胤祺入宫的时间里,康熙将收到折子上需要商议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又声音沉沉地询问大臣,可还有其他要事相商。

谁都知晓康熙此时心情不愉,谁也不想去触这个霉头,乾清宫里文物大臣如鹌鹑一样,闭着嘴缩着脖子,半晌没有人言。

只那个参奏胤祺的御史,昂着头格外得意,就算因为他的参奏触目了康熙,被惩罚,那他也算青史留名,他日史官修史,必然有他这不为皇权,为民发生的强御史。

更别提让他写这折子,他收到的钱财了,总之是不亏的。

乾清宫门外的日晷上的影子一寸一寸挪,时间过得越久,乾清宫里便越安静,静默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们,在心里将这梗着脖子的御史骂了个狗血淋头。

五阿哥若今儿个上朝就好了。

等的时间愈久,大臣们心中愈慌,无数人心里头都出现了这个念头。

胤祺怎么就不上朝呢。

高坐在九龙御座上的康熙,等得不耐烦地转着手腕上的珠串,但他刚想到这句话,盘着的珠子便一顿,他想起了胤祺不上朝的原因。

终究,是委屈了他这儿子。

之前胤祺在理藩院的时候,差事做得井井有条,也没有动过什么心思,或许是卸了他的差事,让他伤心了,才这般自暴自弃。

康熙蓬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