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撵出过坠儿。她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到某一天倒会被撵。曹雪芹写出了这么一个毫不设防、毫无忧患意识的晴雯。

有一位红迷跟我讨论晴雯的时候,我难过地说,晴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她说这个话只能去说坏人啊,晴雯死了以后,宝玉写了篇幅很长、文句很古奥的《芙蓉诔》,称誉她“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月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这样一个生命,怎么可以忍心说她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呢?我就跟她一起梳理书里的情节发展。

晴雯最后被撵出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抄检大观园。大观园为什么被抄检?风起于青萍之末,或者叫做“蝴蝶效应”――本来只是一个蝴蝶翅膀轻轻扇动,结果形成一个大风暴。酿成抄检大观园惨剧的“蝴蝶扇翅”,换句话说,那挑事起头的是谁?就是晴雯自己。

大家记不记得从第七十三回开始的情节发展逻辑链?那天晚上,宝玉正准备睡觉,突然赵姨娘那儿有一个丫头叫小鹊,来到怡红院,直接走到宝玉跟前。这个丫头的名字取得很有趣,小鹊,喜鹊的鹊,按说应该报喜,结果她报的却是凶信儿,似乎应该叫做小鸦――乌鸦的鸦――才对。她说什么?说宝玉你要仔细,我听见赵姨娘在老爷耳朵边说了一些什么,仔细明天老爷问你话。宝玉听到老爷,就跟孙猴子被唐僧念了紧箍咒一样,坐立不安了,连夜抱佛脚温书。因为老爷问他话,无非是问你圣贤书读得怎么样了?你八股文练习得怎么样了?宝玉开夜车搞恶补,所有丫头都得一块儿熬油。晴雯表现得很积极,对小丫头们吆三喝四。有个小丫头陪着在那儿值班困了,打盹时一下子头碰到板壁,就以为晴雯打她了,哭着央告:“好姐姐,我再也不敢了。”突然,出现了一个事态,就是芳官她出去方便完,回来以后就说,哎呀!我觉得有一个人影从墙上跳下来。晴雯一心一意要为宝玉解围,一听有这动静,觉得构成一个理由,马上让宝玉装病,把这个事儿吵吵出去:有人跳墙了,这还得了啊!宝玉吓着了,吓病了。这么一来,第二天,老爷也好,天皇老子也好,谁还问他功课啊!晴雯就带头闹。守夜人到处查,哪有跳墙的痕迹啊,哪找得着跳墙的人啊,说没有这个事儿。当时晴雯是怎么说的?晴雯觉得自己跟王夫人是一头的,说明明看见的,不光芳官看见,我跟宝玉都看见了,我现在还要到上房,到太太那去,报告这个事儿,还要给宝玉领安魂药,依你们说,难道就罢了不成?其实这事闹到一定程度,及时刹车,第二天就说虚惊一场,宝玉确实受惊病倒,贾政也就不会问宝玉功课了。但晴雯的性格使然,她执意要把这个事儿闹大。果然越闹越大。到第二天,贾母也知道了,等于就临时召开了一个家庭紧急联席会议。贾母平常不问府里面的事儿了,她离休多年,只享清福,这回却亲自主持“御前会议”,确定了严查严处的基本方针。结果没有查出来跳墙的人,但是查出府里夜间赌局,查出了赌头,这个赌头一查出来,牵动面就太大了,一个是府里面大管家林之孝家的亲戚,你说管家能高兴吗?又查出来一个是贾迎春的奶妈,这个事儿让她没脸,贾迎春虽然很懦弱,能忍就忍,可是她是邢夫人的女儿,邢夫人能忍吗?你们二房竟查到我们大房头上来了!还有一个是内厨房厨头柳家她的妹子,内厨房那个柳嫂子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而且内厨房是很重要的机构,供应整个大观园里面这些公子小姐,包括李纨的伙食。所以就搅得整个府里全乱了,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全激化了。恰好贾母房里的一个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上捡到一个绣春囊,交到了邢夫人手里,邢夫人如获至宝,赶紧封起来交给王夫人――什么叫封起来交给王夫人呢?有人说是不是写了一封信?不用写信,尽在不言中。大家想一想,王夫人看了什么感觉?等于邢夫人就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