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谁是贾母大儿子?贾赦。谁是大儿媳妇?本人。谁应该住在荣禧堂?谁应该来管理荣国府?我们大房。我们被排除了,都交给你们二房了。贾政一天到晚忙于他的公务,掌管整个荣国府的不就是你王夫人吗?对不对?那么你现在看看,你把这个府第治理得怎么样?光天化日之下,你的荣国府所附属大观园的山石上头竟有这种淫秽物品!王夫人脸上心里就都搁不住了,那么事态发展到后来,就是抄检大观园。

晴雯她万没有想到,她强调有人跳墙必须得严查,一查到底,蝴蝶翅膀一扇,酿成超级风暴,抄检大观园的第一个苦果子,竟是由她来尝,她天天在那里毫无心机地嚷“撵出去撵出去”,到头来抄检大观园以后,率先被撵出去的就是她自己。正如宝玉所说,她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被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她的嫂子,还对去探望她的宝玉进行性骚扰,最后她就死在她那个姑舅哥哥的冷炕上,而这对受过她恩惠的远房兄嫂,竟在她刚一咽气的时候,就忙着去领烧埋银子,把她匆匆火化了。真是凄惨绝伦!你看这个晴雯,那么聪慧美丽、心地善良的一个好人,结果确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我和一起讨论的红迷朋友,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她说曹雪芹下笔真够狠的。我说,也唯有这样的文笔,才能够使我们读者遍体清凉,懂得什么叫社会,什么叫做世道,什么叫做人生,什么叫做人性。真是一言难尽。所以晴雯是一个专门把她展开讲十几讲都讲不够的一个角色。限于时间,我只强调这些。曹雪芹在设置《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时候,把她列在所有丫头的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她的出身虽然最卑微,但是她的故事最丰富,最动人;她所能够引发我们的思绪,最充沛,也可以达到最深刻。

又副册里排在第二位的是袭人。关于袭人我前面讲了很多,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三位是谁呢?第三位我觉得应该是鸳鸯。提起鸳鸯,有人马上就想到鸳鸯抗婚,那当然是全书里面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有红迷朋友会问,既然鸳鸯是世奴,贾赦直接占有她就是了,何必唆唆,又是让邢夫人私下去动员,又搬出鸳鸯兄嫂来劝说,更想让鸳鸯父母出面包办?这是因为鸳鸯是他母亲身边的一号大丫头,他知道贾母不可能放弃鸳鸯,他希望鸳鸯在劝导和逼迫下去跟贾母违心地表态,如果鸳鸯自己表示愿意,贾母也就难以挽留。那是一个把“孝道”扛上天的宗法社会,贾赦不能不至少在表面上尊从贾母的意志,所以最后鸳鸯抗婚得以胜利,贾赦只好拿银子去另买了个嫣红来泄欲。贾母一死,鸳鸯没有了保护伞,贾赦霸占她也就无所谓不孝,因此贾赦发狠宣布鸳鸯早晚脱不出他的手心。鸳鸯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那个时代那种社会,如果贾母死后鸳鸯宣布出家,永不嫁人,从法律和道德的大面上说,贾赦也不能强娶她,但鸳鸯深知在得势之时,贾赦这样的贵族老爷对法律和道德是满不在乎的,她恐怕到头来还是要落入魔掌。贾母死,鸳鸯随,这是必然的结果。在曹雪芹的全本《红楼梦》的八十回的后面,在贾母去世之后,会写到在贾赦逼婚的情况下,鸳鸯掏出剪子,剪喉自尽。她并不是为贾母表忠――在高鹗笔下,“鸳鸯女殉主登太虚”,完全是一个“忠奴”形象――她是为了捍卫自身的尊严,她绝不屈服于色鬼贾赦。支撑鸳鸯心灵的,绝不是什么忠孝节义封建道德那一套,这在前八十回里已经表现得很清楚。

第七十一回,写到鸳鸯有一天在大观园里办完事,打算出去回到贾母那边,天已经黑了,她要方便,往僻静地方走,无意中就发现了司棋和她的表兄潘又安,在大观园里面幽会,分明有云雨之事。这种行为在那种社会非同小可,不要说主子,就是一些丫头,如果发现或者仅仅是听到这个事情,也会觉得司棋无耻之极。可是书里面有一笔写得非常动人。鸳鸯后来听说那边无故走了一个小厮,这边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