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年长一些的基本上都是在家里上家里设的私塾,所以懂外语的不多。

这个年纪,学外语是不容易了,还是把粤语学起来吧,怎么说也是华语。至于那些年轻人,好些人未必就能将外语学得有多好,还是一起学粤语吧。

关于报酬这一块,陆六是有详细跟王大少说过郭家的报酬的,包括这次紧急请他们帮忙张川柏张广白兄弟俩补习,两位补习老师拒绝双倍报酬,只收了一份报酬的事情。

但王家大抵是豪气惯了的,所以王大少开的报酬也很可观。

以至于孙、苏两位补习老师听了都有一些犹豫的,无他,太高了,叫他们有一些惶恐,怎么感觉像是要卖身给王家似的了?

他们做补习老师都有行情价的,哪怕他们教得再好,顶点就放在那里了,郭家给了补习薪水加其他的补贴,也超过了这个顶点,但他们两个跟郭家处得来,家里母亲也在郭家的制衣厂上班,又确实给三个孩子教得好,他们能心无愧疚地领受这份薪水加补贴。

而且王家不是不知道他们在郭家的补习收入的,至少陆六会提前跟王大少说一声的,孙卫平年长苏语恒一岁,就主动出来说话,“王先生,我们补习的薪水都是有顶的,您这给得太多了,倒叫我们俩有一些惶恐,只是补习粤语跟令府小公子的功课补习,用不上这么高的报酬。”

“请两位老师听我慢慢说来,补习功课暂且只有我的孙子王玉宸,但粤语补习是要开大课的,我们家里人多,上百号人,少不得请你们多番操心了,再有,有些个亲眷家里的小辈行事乖戾,不费点功夫调和不过来。”王大少慢条斯理地说着家里的情况,“我自是可以盯着一点,却也怕他们阳奉阴违不学好,我呢,还是想他们学好了在港城过日子能更顺利一些的,既然领着他们出来了,就想他们能过得顺一些,否则家里的老太爷也不能放心。”

啊,原来是这样子啊。孙卫平跟苏语恒有一些了然了,他们这段时间过来给张家兄弟俩补习,其实偶尔也有耳闻王家亲眷家里的小辈闹出来什么什么事情。

王家肯出这么高的报酬,恐怕这个补习老师不太好做吧。

虽然提前有预感,但两位补习老师还年轻,再加上报酬确实给得很不错,他们俩也就肯挑战一下,便把这个活接下来了。

因为他们还需要在学校上学,所以补习时间就需要将就着他们的课时来,这些都是比较细致的问题,王大少就没有在郭家谈了,而是邀请两位补习老师一起去王家细谈。

此时在郭家旁听过的人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就是再一次感慨王家的豪气了,不过大家已经有一些习惯了,感慨一句也就罢了。

庆祝过两个孩子通过入学考试,大家就各忙各的了,郭元乾那边宝石没卖出去几颗,倒是接了几单首饰翻新的订单,郭元乾一般一天会抽个半天时间去店里守一守,不限于上午还是下午,守过了就算。

安梅管着制衣厂跟服装店,活还挺多,亏得邱瑗确实有能耐,管得挺好,安梅已经将她升职为郭安制衣厂的经理,薪水更是翻了几番,已经是比陆六的薪水要高许多啦。

不过陆六最近这些天在王家做点兼职,报酬也不算低的,暂时夫妻俩的收入相差还不算大。

因着各行各业的红火,制衣厂又接了不少的工衣订单,安梅陆续分批招人,现在制衣厂的女工已经是超过三十个人啦,好在之前的机器买得多,倒不用订新机器。不过女工多了,厨娘何静的活就重了起来,安梅给她加了点补贴,省得叫老实人吃亏。

制衣厂每次招女工都是招六个,也不是每次都能撞上很多熟手的,反正只要品性端正,制衣厂也不挑剔,生手熟手一样都招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