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厂发展得挺红火,服装店的生意在达到顶峰之后就不那么红火了,每天一般能卖十来件衣服,多的也就二三十件衣服,再没有那种人人争抢的景光了。

因为服装店只红火了那么半个多月的时间,当初面试的售货员谭鸿霞思虑再三,最后还是选了拿底薪加千分之五的提成,比不拿底薪的提成只少一半,但底薪有八十块呀,这是得卖一千多件衣服才能补上的差额。

安梅就随她选择了,反正在她看来选了哪个都行。

而张家的诊所里,药柜已经做好,梯子也架好了,那一长排的柜子也在收尾的阶段了,只等这排柜子收好尾,药房就全部装修好了。

两间铺面,张老大夫一间划为药房,一间划为诊所。在诊所里开了个门洞通往药房,原本药房是铺面入口的那边砌了起来,开了扇窗户,如此一个人守着药房都可以了,药房挨着后院那面带窗户的墙开了扇小门通往后院,熬药的小棚屋已经是搭好了,至于那些晒药架及笸箩也都备好了,放在了熬药小棚屋旁边的棚屋里。

诊所则是没有开门洞通往后院,只在挨着窗户的那边僻出来两个只挂帘子的小间,一左一右各摆了一张小号的病床,虽然是中医诊所,病床偶尔也是用得上的。

整个张氏中医诊所的入口就在诊所这边的铺面门口了,从门口进来,越过通往药房的门洞,一左一右挨着墙壁设了两张桌台并柜子,张老大夫坐一张桌子,张小大夫坐一张桌子,至于柜子则是用来装他们的药箱以及一些零碎东西。

诊所前头留出来的空间还一左一右靠墙各摆了一张长椅,供病患及病患家属临时歇脚所用。

铺面门口外边的走廊下空间不算太小,正好也派得上用场的,夏天煮些解暑凉茶,冬天煮些怯寒姜茶,路过的人都可以自己用一次性水杯打一杯来喝。

一次性水杯这种新鲜东西,也就是在港城能买得到了,至少张老大夫在津沽是没有见过的。

药材订好了,药柜做好了,长柜台也差不多了,连晒药工具跟病床也都准备好了,却是迟迟买不到张老大夫满意的药炉,还是王九少听陆六说了这个难题,帮忙想了办法,找到了一批张老大夫满意的药炉。

如此,也就算是万事俱备,只欠开业了。

九月九日,八月初二,宜出行、打扫、开业、买衣服、开厕、挂匾、作灶、成人礼、补垣、开池、开光、塞穴、塑绘。

这个吉日适合开业,那就选了这一天。开诊所,自然是不好热热闹闹开业的,只能静悄悄地。

知道诊所开业时间的几家,包括郭元乾张远松在内,都是悄悄地送了贺礼,张氏中医堂也就静悄悄地开业了。

等送过张氏中医堂开业的贺礼,郭元乾这才想起来了,已经一个多月了,怎么舅舅搭乘的客船还没有消息?

郭元乾打到船务公司询问,那边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暂时还没有在港城靠岸的消息,周一传回来的消息是还没到南洋。

郭元乾知道,如果到了南洋,那就快一些了,没到南洋就需要久一些时间。想起舅舅之前说是预计九月中下旬就能到港,现在眼看着就要九月中旬了,九月中旬要是还没有到,那就要等到九月下旬了。

虽然有一些心急,但郭元乾也没有什么办法,催船务公司也没有用,船出行了,在海上的情况就不是船务公司能管得到的了。

郭元乾把这事写了一张纸条搁在电话机旁,提醒自己记得隔一两天打个电话问一问船务公司那边的情况。

暂时既然没有消息,那就不好耽于此。郭元乾把心思放回了回收店,偶尔去隔壁看看诊所的情况,偶尔看看服装店的情况,偶尔上楼看看制衣厂的情况,反正他不用整天守着店。

张氏中医堂因为是静悄悄开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