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1 / 2)

她起意要暗卫去查“河盗”的事,不过是因为当时凉城县的事情之后,因为一时动了心思让人去问过辙城水路的事。

去调查的暗卫偶然听说了那边有河盗的事,她这次才让人又多调查了一点。

没想到这“河盗”,竟然还和魏宫有关?

“据属下查到的情况来看,的确如此。

辙城水贸一年上交百万两赋税,其中最少有一半,是这些河盗抢走的宝物,送去了城主府,经由城主送去魏宫。”

这才是一年百万银子的“关键所在。”

“这些河盗是魏宫养的?”

“不算养,应当说庇护更妥当。”

魏宫保着他们抢掠,他们给魏宫上贡东西。

“可是来往抢那么多人的东西,这事从没闹大过吗?”

那时候她的暗卫还是偶然听到了才知道河盗的事,这河盗好像被辙城掩的严严实实。

可如果到处抢掠,怎么可能辙城的水贸依旧繁荣,却没人知道这事?

她话问出来,暗卫还没来得及回答,谢离已经接过话开口。

“地方官府庇佑是一回事,另一方面,这河盗很聪明,并不抢南明临近几城经常做生意来往商人,毕竟这些人消息大多共通,容易闹大。

他们只找离的远的商人,有时候还抢临近几国里过来商贸的大户。”

这些人长久不经过辙城一次,来一回船上的宝物就有许多,他们将一整个船的人都杀了,宝物带回去,让他们有来无回。

而路途遥远,等消息传回他们家中,家人知道人失踪了再过来,已经是几个月后,没有证据,加上官府糊弄,也只能成了谜团。

他们抢掠各个地方来往的人,这些人消息不共通,只要最后扫尾的干净,前几年也算好端端地过去了。

盛怀宁听着谢离的话,心中的惊讶无以言喻。

“你怎么知道……”

“年初有一段时间闹大过,我曾着人去查了。”

谢离言简意赅。

盛怀宁盯着他,等着谢离继续说。

“事情转变出现在今年年初,他们这几年抢掠杀人到底渐渐传出风声,远一点的商户聪明地找其他水路过来,他们不再经过辙城的水路,河盗没办法抢,就把目光落在了临近的城中过来的商户身上。”

纸包不住火,一开始抢掠临近的商户,就有消息往外流传了。

事情闹过一段时间,眼看着要闹大,魏宫想了个新办法。

那就是用“鬼神之说”,来让百姓畏惧河盗。

他们放出消息在那山头有座寺庙,里面供奉着一尊佛像,偶有的时候佛像会显灵,庇佑经过辙城水路的人安安全全的,所以会收些“贡品。”

起初自然没人信,后来城主带上“道士”装神弄鬼了一番,加上这临近几座城中只有这条水路上最容易走,往京城也方便,那些商人便半信半疑地又走了这条路。

接下来几个月河盗安分了一段时间,官府为了抿去他们最后一点怀疑,这半年来一直减轻赋税,又大力鼓动扶持水贸,来往商户赚的钱比往年多,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银子摆在这,大把的人会不在意什么“杀人”“收贡物”的事。

慢慢地就有人开始侥幸,只要死的,被收贡物的不是自己,那自己就还能好好走这条路。

所以起初的确压下去了。

但这毕竟是大事,这又是最大的一条水路,当地瞒的再严实,来来往往的人也会走漏风声。

“那时候朝堂有人上折子问过这件事,被皇上悄无声息地拦了。”

那时候皇上还不知道这个死太监背地里已经开始“通敌”,看在薄面上也替他遮挡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