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2)

有那殷实一些的人家,舍得的, 还真花了钱去做了这新农具“耖”,虽做了,却用不好,又上门来请余满山去他家里坐坐, 教一教怎么用这“耖”。

这一天, 余桑去下面竹林里检查种香菇那些木头,她发现有几根木头上长了杂菌, 还有蜗牛在木头上爬, 余桑赶忙回家去,遇到她爹挑着粪桶回来, 余桑赶忙给余满山说了。

余满山有些懵逼,也不知道余桑这么急是为什么, 余桑喊道:“爹, 你去把砍刀拿上, 再带些生石灰。”

这杂菌和蜗牛, 都算是椴木香菇的病虫害, 要赶紧清理防治。

余满山拿了东西,和余桑往院坝下竹林去,将长杂菌的地方用刀刮除了,还需要用石灰水把这个刮除面涂抹起来。

又将蜗牛等小虫子从木头上清理掉,顺带的,又将菇木重新堆放了一次,将那重新堆放的位置地下及周围都撒上白石灰,防止蜗牛等害虫再爬过来。

又回家泡了石灰水,再来把刮除面涂抹了。

余满山问道:“小四,这香菇还要多久能长出来啊?”

这都已经好几个月了,那菌房的平菇,都又要长出来了,香菇却还一点影子都没有。

余桑思考回忆了一下,香菇的生长期比平菇长很多,而且她这还是椴木种植,不是现代那种袋装种植,更慢些,不过椴木种植也有优点,种出来的香菇更香,一根菇木也可以出菇好几年,每年都能收菇。

现下快到夏天了,夏天气温高,这种下的香菇生长期也不够,夏天不会出菇。

余桑回道:“秋天吧,秋天也许可以长出来,好像第一回出得不是很多。”

“要秋天真能长出来,那今年冬天再多去买上些树,多种点!”余满山说。

余桑点头,那肯定,要成功的话,肯定得多种点的!这可是一年种了,能收获好几年呢。

不过,余桑道:“爹,咱们把木头摆在这里,就怕邻里把木头偷拿去烧了,或者过来看。”

她叉着小腰道:“还有鸡鸭鹅的,过路也在这里啄来啄去,要是冬天咱们种更多,这里都不好摆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

家里的鸡鸭也长大了些,周围几家今年也新养了鸡鸭,各家院坝或者竹林里,到处乱啄乱拉的,别的到不要紧,就怕在这些木头上乱来。

余桑也很担心这个,她第一回试种椴木香菇,没什么经验,都是照葫芦画瓢,理论知识是啥样就咋样做,就怕遇到意外情况傻眼。

余满山想了想说:“我砍些竹子把这里围起来。”

“多砍些吧,咱把下面那田也围了,到时候田里养鸭。”

稻田养鸭余桑已经跟余满山说过了,前面最近这块是中等田,余满山决定就用这块来试,一是因为近,二是因为这是中等田,要是没成功,也不至于损失很大。

平常大家养鸭子,就是把鸭子放出去就行了,傍晚再收回来,鸭子在周围的田里乱晃荡,也没什么在意注意的。

还没试过专门稻田养鸭呢。

家里卖菜早就卖完了,收入也还可以,现下家里有31贯存钱。

余大郎和余二郎前段时间镇里县里的送菜,见识多了起来,余大郎也比以往开朗了很多,稍微外向起来,余二郎更是比以前的好动机灵多了一些干练出来。

两人正在下面说着话,就听到上面过路有人喊:“收蚕茧呢,收麦子油菜籽呢~”

喊声一声又一声:“收蚕茧呢,收绢布麻布呢,收麦子油菜籽呢~~”

各家纺线和织布的声音还“咵叽咵叽”地响着,谷种下了秧田,家里的男人在田里犁田整田的,比起收割油菜和小麦的时候,相对没有那么忙了,纺线织布的,家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