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2)

他们提着布匹、糕点、糖等礼物,各家拜年。

一般是女子带着夫婿先早点回娘家,然后再回来,又去走亲戚。

余桑下午才起床,这时候的红包叫做“利市”,等他们这些小孩子睡醒,基本上混不到过年的“利市”了。

这些大人们可真狡诈啊!

余桑很是回过味来。

买的桃符等,也被余满山一早挂好了。

余家的亲戚不算多,下午来过三四批,好好接待后,大年初一叫元日,元日之后,初二要去给祖宗上坟,上完坟,下午又来了亲戚拜年。

都是些关系比较远的亲戚了,再到初三零散有些亲戚来拜年,后面就没有了。

过了年,每个人都长了一岁,年一过,余桑也要考虑今年的计划了。

养猪、养鸡鸭鹅、挖池塘、养鱼等等等,好多事等着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平菇,元宵也是个大节日,在那之前,那第二批的第二茬也差不多了。

余桑搓搓小手,又是钱钱!

?42 ? 建房计划

初五是魏老太生日, 魏老太作为家里的长辈,余满山专门去县里买了肉来做好饭食庆祝。

其余的,包括他自己,平时过生都很节俭, 包括几个孩子在内, 不过煮一个鸡蛋,或者蒸一碗蛋羹罢了。

也幸亏之前大舅母送来的鸡还下了一些蛋, 冬日里, 鸡也不下蛋了。

元日至上元节这段时间, 所有人几乎都不用从事劳动工作,这里有说法就是过年期间干活了, 这一年都得干活忙碌,余家及周围几家人都是,走亲访友,要不就是这里逛逛那里逛逛, 还有去镇里溜达的。

最近, 杨家的吴老太,也就是杨老头的配偶, 带着她媳妇韩娘子, 很喜欢来余家找阿李一起闲聊和做活。

虽然这段时间不能下地,但是一些小活计还是可以做的, 阿李初二回娘家的时候,找了余桑大舅娘常氏讨论做直裰的事, 她二舅娘沈氏虽平时和常氏吵嘴, 但做活的时候就爱厚脸皮拉着常氏一道。

常氏也是会做直裰的, 阿李学了回来, 正在赶工余三郎的直裰。

初十这天, 余满山趁着有空,带着余桑去大石坝找李老大商量两个孩子读书的事。

现下家里有十多贯,两个孩子的束脩,以及笔墨纸砚等,也将就够了。

李老大家和李老二家紧邻着,去的时候,李老二以及她外翁一家大门紧闭着,门上了锁,却不知道去哪里了。

大舅一家倒是在。

“隔壁去坐席去了,没在家,今天有两家要去,他们各去了一家。”大舅问:“满山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

他笑呵呵地:“还是就是想你大舅哥了,要来看看我!”

李老大人很好,为人也乐观。

余满山也笑道:“就是想你了,来看你的!顺便看看我侄儿。”

余满山不扯皮了,他道:“我前两天去镇里打听了,镇里有三家学塾。”

“当然,我打听的是盐滩镇的,不是大通镇,不知道英晦打算去大通镇还是盐滩镇读。”

余满山又说:“我家只送三郎去读书,他自己愿意去,又羡慕别人读书,二郎和大郎就不想去,我家打算包河边张家的船,直接可以到盐滩镇,到时候不管是卖菜还是三郎读书,都方便。”

李老大也知道余家卖菜的事,听余满山这样说,这样顺带的话,的确余三郎去读书方便,坐船就直达了,不用在路上花费精力。

可他家这里,离盐滩镇远啊,离李家湾也远,去李家湾要走9里路,还不如就去大通镇读书呢。

余满山也知道这些,他斟酌道:“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