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的书抱起,急忙道:“我先回去温书了!”
余桑嘿嘿暗笑,她三哥是有些聪明劲儿在身上的。
也是,在她刚来的时候,余三郎还没读过书呢,就能从卖酒的招牌上学会“酒”这个字。
没点聪明,没点心思,在没人教的情况下,小小年纪也学不会。
虽然余三郎自己不说自己的情况,但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平时余三郎就勤奋,潘夫子那里也是夸了的,要真是学生一般,也不至于让潘夫子乱夸。
怕是余三郎不好意思说自己,这才先跑了。
当天晚上,余桑就去余三郎那里借了两本书来看。
虽然她不用考科举,但也不能浪费现在这拥有的好记性,那没老师教,但字大体还是认识的,那她在现代读小学的时候,还不是死记硬背呢,现在记性好了,直接囫囵看看,来个不求甚解地不求甚解,记性好,总要多学点东西,肯定没坏处,就是要多废些灯油,现在家里条件好了,灯油还是买得起的。
听余三郎说起李英晦的状况,连她大舅家都舍得灯油给李英晦学习看到半夜呢。
余桑又把早上她婆婆给的一两银鋌上交了,重新放回箱子里锁起来。
魏老太道:“我乖乖还是懂事的,也没乱花钱,你这么懂事,等你再长大些,就给你自己管钱!”
余桑听了暗暗激动。
能自己管钱,那简直不要太好!
第二天一早,那打水井的几人早早就来了,陆续又挑了青砖石头的来,都是打水井用得上的,还有那井轱辘之类的,因为有这些东西,所以打水井才这么贵,需得十贯!
当然,这打水井的也要赚钱,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估计昨晚睡觉的时候得了余满山叮嘱,阿李一早就舀了谷子,拿麻布袋子装了,因为有些重,她一个妇道人家,又不好单独去那冯家家里,于是叫上余大郎一起背着麻布袋子过去。
因家里中午还要招待这些打水井的,余二郎干脆去河边张家借了渔网,去老房子那边的塘子里网了些鱼回来待客,这样自家就不需要再多买肉招待了。
余桑又找了余满山和魏老太商量,趁着现在还没忙起来,再修两间菌房,这样一年四季都有菇卖。
原本去年用了两间修好的,当时新修的第三间墙面还没干,就暂时没用,现下早就干了,已经用上了,再过段时间甚至都要出菇了。
但还是得再修两间起来,去年冬天本来就不够卖,李彦升那边还在扩展外州各州的销路,今年还要把去年赚的钱投资去买船继续扩大生意,她这里自然也要跟上货源。
其实主要还是,她在平菇和香菇两方面,分成多!
所以才这么操心!
这不是看着自己钱箱空了,得努力挣钱嘛!
余满山早就有这个心思,余桑一提,当即就答应了,只魏老太又谈了修房子的钱两边一起出,余桑和余满山各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