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带明天元宵,去合州看看灯会。
早就打算跟船去看看,这马上元宵了,元宵后又该忙起来,干脆就这天跟船去看看,一直都是和李彦升分成的买卖,不去亲眼看看,总有股睁眼瞎的感觉。
余桑今天就开始给自己准备起来了,做自身的清洁,万掌柜送的棉花布,她婆婆和娘给她做的新衣裳,她还没穿过呢,明天出远门穿。
余三郎因为要上学了,怕不能准时回来,就不带他去。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余桑还是来了这里第一次要坐船出远门,她一大早吃了早饭就在期盼了,可惜她爹还要去县里送菜,还有要等她两个哥哥坐船回来接他们。
食肆生意那里一直很一般,余桑最近也没怎么去看,主要是还没想到什么炸裂的主意。
魏老太在堂屋编着竹篮子,取笑余桑:“乖乖都猴急得到外面去看了几次她爹和两个哥哥回来没,哈哈哈。”
阿李过路,听到魏老太说的,也跟着笑。
魏老太放下手里正编着的篮子,起身去里屋,没过一会儿,她拿了个小蓝布袋子出来,余桑认出了这布,这是以往家里买布做衣裳剩下的边角料,有些被拿去纳了鞋底,有些被做成了袋子,大点的也有做成手帕子的,她家不讲究,也有那用来做鞋面的料子,多点少点的,也做成布袋子,免得浪费了。
小蓝布袋子上还有收紧系口的绳子,魏老太把绳子拉紧,把袋子系起来,给余桑看:“乖乖,这里面是五十文钱,婆婆专门给你拿的,里面有那一文钱一个的铜钱,也有折十钱、折五钱的,你跟你爹出去,看到那想吃的,咱家现在条件也好了,看到想吃的,你爹要是不给你买,你就自己拿钱买。”
“你好不容易跟你爹去一趟外州,婆婆我没跟在你身边,你爹要是不惯着你,你就自己买!听说那元宵灯会可热闹了......”
余桑听了很感动,一把抱紧魏老太腰:“我婆婆最好了!”
魏老太摸摸她头,又勾下身子,想把钱袋子稳妥地放在她身上,但觉得身上放哪里都容易掉,又跑到屋里拿出一根绳,拿了工具把这根绳串进袋子的系口里,给余桑戴在脖子上,才觉得安心。
魏老太又嘱咐:“牵好你爹的手,别跟丢了,外面人牙子可多了,小心把你拐了去卖了,要是跟丢了,你就大声喊......”
魏老太嘱咐了,阿李也来跟着说些不放心的话。
余桑一会儿又去菌房看了看,照料了一番,又去竹林里看种香菇的木头,仔细检查了一遍,余满山终于回来了。
灶房里也开始做午饭,今天两兄弟要回来吃,就是新煮的饭,早上就没煮那么多,等到午饭好,两兄弟终于回来了!
一个时辰后,余桑已经穿上她的新衣裳坐到了船上,她婆婆今天还煮了过年前熏的香肠,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吃了,又有一些其他腊肉的,稍微煮了些,带到船上来,还有一些煮鸡蛋,以防他们饿了在船上没吃的。
这李彦升买的船,船舱里中间满当当的放满了菜,只两边可以坐人,角落还堆放了她两个哥哥还有张叔的被子褥子之类的。
这船舱有木制的窗户,开了年,气候已经暖和了,余桑捞开布帘子朝外面张望,他们现在是顺流而下,河道还是以前李家湾去盐滩镇的河道,还没到盐滩镇,沿途风景是余桑熟悉的。
只是换了一个船看,有些不一样。
很快过了盐滩镇,接下来就是余桑不熟悉的风景了。
河两边有些是开垦了的田地,有些还是野草地头,非常荒芜,现在不是农忙季节,船行驶上很久都不一定看得到人烟,又从那支流进入更宽的河里,船在河面上就显得小了,无端地有些担心安全,好在现在是枯水期,河面平稳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