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3 / 3)

改了王增死亡的地点?”

戒日王哑口无言:“可这也无法说明波那指责我杀了兄长啊!”

“《戒日王传》中还有一句提到了您:喜增企图抹去杀死婆罗门的罪行,如同帝释天企图抹去杀死婆罗门的罪行。”玄奘朗诵道。

“是有这句。”戒日王闷闷地道,“这又能说明什么?朕杀死的婆罗门多了。”

玄奘怜悯地望着他:“陛下,婆罗门一词,在波那的家乡具有双关的含义,它的另一个含义是,兄长。而梵天神话中,帝释天也杀死了他的兄长众色。”

戒日王目瞪口呆,傻傻地望着玄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这些话曾经给何人讲过?”戒日王失魂落魄地问道。

“并不曾讲给任何人听,只有贫僧一人知道。”玄奘道,“若是陛下想杀死贫僧,只需一声令下,这个秘密将永远消失在天地间。”

戒日王惨笑:“灭得了法师之口,能灭得了诸天神佛之口么?这个波那,朕供养他一生,他却如此待朕!”

“人所做下的业,无论善业、恶业,都会铭刻于天地之间。无论如何文过饰非,都如同一只昆虫举起手臂,去阻挡滚滚的车轮。”玄奘道,“十五年前,我大唐皇帝也曾犯下一桩大恶业。当初他的兄长是太子,但大唐定鼎天下,他出力最多,于是日渐和太子有了矛盾,为了争夺帝位,双方针锋相对,你死我活。大唐皇帝先发制人,率兵在玄武门伏击自已的兄长和弟弟,并亲手射杀了兄长,逼迫父亲退位,禅让于他。之后更将兄长和弟弟的亲族斩尽杀绝。我国的史官秉笔直书,记载此事。皇帝一直思谋,想更改起居注,篡改历史,但忠于他的臣下却严词拒绝。因为这世上除了荣华富贵,还有道德良知。陛下,波那忠诚于您,但更忠诚于道德良知。”

戒日王陷入深思:“听说你们大唐天子十八岁起兵反抗暴政,朕是十六岁征战沙场;大唐天子发动兵变杀死兄长和弟弟当上了皇帝,朕就更不用说了;大唐天子登基后扫平天下,朕则征战六年,征服数十个国家,开创戒日帝国;到了如今,我们又同时为往昔的罪孽所苦。为何我们二人会如此相似?法师,难道这是做帝王的原罪吗?”

“这不是帝王的原罪,而是欲望的原罪。”玄奘道,“譬如玄武门政变,一直是大唐皇帝内心的刺。这根刺,大唐皇帝认为拔掉之后,他就不会再疼了。不知陛下如何看待?”

戒日王久久没有说话,沉默地走到厅堂门口,凝望着院落外藏黑色的丛林,四周有风吹林木,天籁虫鸣。头顶上宇宙无限,在这恒河边的古老星空下,忽然间只觉自身如此渺小,如此孤单,如此无依无靠。纵然王城中驻扎着数万铁骑,一声号令,可踏碎山河,摧毁城池,碾碎阻挡在前方的一切敌人,可只要一想起王增的鲜血,那种发自灵魂的恐惧与颤抖,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