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开了,马,牛、驴、骡,以往见到一头都觉得稀罕,这地随处都是。
有人比他们还早,已经挑上了,说的也是行家话,动作不停,检查眼睛,掰蹄子,甚至还有检查五谷之物出口道,给牛吓得甩尾巴直踢人……
看得人也多,基本全是汉子,买不买是一回事儿,热闹是一定要凑的,现在买不起,没准以后就买得起了,好歹得知道行情。赵老汉以前就属于凑热闹那挂,现在他是被别人围观的那个,一连看了两头牛,看不出好坏,都觉得挺好,大大的牛眼特别童真清澈,瞧着也精神,他不懂行话,照葫芦画瓢检查了下牛蹄子,也没啥问题,好得很。
不过他心眼多,任卖牛人如何吹嘘,他也没立马应下,决定多观察会儿。
这一观察,就观察出问题了,还是那两头牛,之前觉得精神头都不错,这会儿站在远处观望,周围人多吵闹,砍价唠嗑,总有人嗓门大,一惊一乍的,两头牛,左边那头每次有人嚷嚷,它都惊得直踱步,右边那头就没啥反应,跟傻了一样。
牛不像人,没啥稳重不稳重的说法,只有机灵和不机灵的差别,有些病牛就是反应慢,或者本身就有毛病,卖家前一晚想招给它整的精神些,外行人都看不出来。
中途有人去看那两头牛,赵老汉寻摸驴的工夫还不忘盯着那头,见此心都提了起来,生怕他相中的那头牛被牵走了。好在十几两银子不是小数目,都挺谨慎,没当场定下,那人看完又去了另一边儿。
有老油条子来买驴,赵老汉臭不要脸跟在对方身后学,一是和他观察牛那样,说着话突然放大声儿,或者敲木板子,看哪头驴反应最快。二是让老板牵着驴走一圈,看看走路姿势,跛不跛。三就是观察驴的鼻子和粪便,鼻头干裂,粪便带红,这种大概率就是病驴。四就是精神状态,看看眼睛啥的,这个需要自己去认真观察,一眼望过去就蔫吧的驴最好别要。
驴是如此,牛也是如此,赵老汉其实都懂,家里养猪喂鸡,观察畜生有没有生病,其实法子都差不多。但还是怕啊,牛和驴都不便宜,付了钱拎回家,回头真买到病牛,卖牛的人可不听你讲道理,银货两讫,只能自己吃亏了。
十几两亏下去,能直接拖垮一个普通家庭。
“爹,买这头。”赵老汉正犹豫不决,被赵大山抱在怀里的赵小宝指着他背后那头驴,突然开口道。
赵老汉扭头望去,观察了这么久,其实他相中了两头驴,一头还没成年的小驴,老板要价七两银子,一头刚成年的青壮驴,要九两银子。他中意成年那头,拎回家就能干活儿,还合眼缘。但眼下又没啥活儿要干,买小驴回去养几月,到秋收那会儿差不多就能搭力了。
性价比来说,买小驴划算。
但小宝指的却是那头成年的驴。
闺女的话比谁的话都好使,避着人,赵老汉偷偷问道:“小宝,为啥买这头?”
“它精神。”赵小宝捂着鼻子,牛市可臭了,“爹,小宝喜欢这头。”
“成,那就买这头。”赵老汉毫不犹豫拍板决定,扭头就去和老板砍价,嘴皮子都磨破了,也只砍看一钱,最后这头驴以八两九钱的价格成交。
买完驴又去买牛,逛了一圈,还是惦记最开始那两头牛。
这次赵小宝没开口说哪头牛精神,估摸她稀罕的只有驴,都不关心牛的。赵老汉又仔细观察了一番,还是觉得左边那头好,就他们买驴的工夫,地上又多了一坨粪便,他也不嫌脏,蹲下用木棍挑了挑,感觉颜色味道都挺正常的,父子俩凑头商量后,就定下了这头。
价格有点贵,要十六两,而且还是牛犊,没成年呢。
“隔壁成年的牛才卖十六两,你这也忒贵了!”赵老汉和卖牛的讲价,“不成不成,便宜点,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