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刻着十二道刻痕的木牌子递给汉子。

汉子脸有些发红,但也没说啥,道了谢,让家人把那袋被退回的粮食收起来,他则拿着木牌子去了隔壁。

他一走,便轮到赵二田了,他学着汉子把粮袋搬到检查粮食的伙计面前。

伙计故技重施,检查完对老者道:“两袋合格。”

“嗯。”老者呷了一口茶,听罢放下茶盏,拿起毛笔便开始记账。

记完后,他递给赵三地一张刻着六道杠的木牌子,赵三地极有眼色道了谢,不需他人催促,立马让了位置,自个拿着牌子去那头等伙计搬粮食。

排在他身后的李满仓也是有样学样,先搬粮,等检查,确认无误,拿牌子去另一头等粮。

一斗换三斗,一袋换三袋,一百斤换三百斤,往年也要走几趟才能换完,出门时兄弟俩就商量好了,这一趟只换两家人的,回去一人担三百斤差不多了,再多要累死个人,路途太远了。

也不敢带小宝来,人多会露馅。

满仓他们大概还会跑一趟,换完剩下的粮食就不会动了,要留点新粮拉去镇上卖。乡下人没啥赚钱路子,也就是秋收粮食下来换一部分卖一部分,再打打零工,去码头扛大包,或是帮大户人家建房子啥的,赚钱的路子就这些。

但今年变数多,粮税收完,大概就要征兵了。新粮不敢拉出去卖,陈粮也要抓紧这几日赶紧换,现下他们其实就是在和官爷们抢时间,他们要赶在那头收完之前换完。

六袋陈粮很快被搬抬过来,赵三地把每一袋都打开仔细检查了,咋说呢,有味儿,有很明显放了很久的味儿,但能吃,就是口感可能不咋样。但都吃陈粮了,还要啥口感啊,能填饱肚子就成,挑也没得挑。

“还成。”赵二田检查一番后点了点头。

“成不成都只有这样了,哎,只要不是坏粮,粮铺也不给换。”赵三地啧啧两声,不好不坏中不溜,不是去年的存货,应该是前年的。

“有就不错了,还嫌啥。”赵二田白了他一眼,也是日子好过起来了,开始挑三拣四,往年他们也是吃这样的粮食,更差的都吃过,如今是有了小宝,吃过神仙地那三亩地产出的粮食,老三是连陈粮都看不上眼了。

兄弟俩把口子封好,一人担三袋,一边重一边轻不好搞,不过可以帮吴大柱他们分担一袋,他们带的粮食比他们多。

担起箩筐,他们没在这里挡道,去了旁边巷口等着。

一行人换的很顺利,身上都带的有干粮,没在镇上多待,担着粮食就趁早出了镇子。

回去又是两日路程,紧赶慢赶,走山路走小道,躲躲藏藏不和人搭话,倒也没出啥岔子。

回到通向清河镇的大道,在路上遇见行人,总觉得他们步伐匆匆,很是不想与人接触的模样,身上有种被绳子捆住的紧绷感。

赵三地心头狐疑,但也不好拦下人问是不是出了啥事儿。

回到村子,在家歇了一日,还是那些人,还走那条路,所有人又去石林镇换了一次粮。

与此同时,长平县的县衙门口围满了人。

几个读书人念完告示内容,人群一片哗然,百姓们惊慌失措乱成了一锅粥。

“什么?要征兵??!”

??[85]第 85 章

征兵告示一出,所有百姓都傻眼了。

县里如何喧闹暂且不提,就说衙役们驱马下乡,最先通知的是临近县城的几个大镇,和石林镇有着一山之隔的鲁口镇便在其中。

等消息传到石林镇时,赵三地等人刚离开不过半个时辰。

消息犹如惊雷,炸起了一片又一片惊愕,朝廷这次征兵令下达的毫无征兆,在各县掀起一场风暴的同时,衙役、兵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