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数目不达标,只能回家去凑粮。

踢斛是个技术活,焉知好些官吏进衙门的头一件事就是学这个本事,毕竟这可是个正大光明吃油水的活计,干一回肥一年,这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老百姓对此也是敢怒不敢言,拿官吏一点办法都没有,胳膊拧不动大腿,自古都是如此。

老赵家没有用独轮车的习惯,往年是父子几个轮流扛着粮食跟着里长他们去镇上,今年没办法,就连他们家的粮食,名义上都是赵山坳这些族人帮着收的。同理,若是有人来村里,看见村头和村尾新建的房子,也可以说是族人帮着建的,理由随便找一个就成,啥山里太大我们找不到人,但藏在山里的人却可以看见山下,只要他们看见新房子,就知道山下安全了,就回来了。

也可以直接说村里人见他们迟迟没有下山,相中了这块地,直接霸占了别人家的宅基地。

这些看似和筛子一样经不起仔细琢磨的借口,但往往还真能让人相信,因为霸占人家宅基地这种事儿多得很,一个村子里啥样的人都有,奇奇怪怪反而正常。

但很显然,村里商量许久后还是丢了三五具尸体在进出村的那条小道上的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段时间无人再踏足晚霞村,这些乱七八糟的借口他们也没用上。

这日一早,运粮的队伍缓缓出了村,村里的汉子们把她们送到村外,驻足在臭气熏天的某一处地儿,他们就没再往前走了,看着十几个妇人和几个老头踩着晨间朝露慢吞吞消失在视野里。

秋收过后,村里突然就沉静了下来。

这次运粮如果顺利,等他们回来后,若是赵大根他们当初没有撒谎,那接下来就要征兵了。

征兵啊,关乎全村汉子的生死大事,就要来了。

所有人都倍感紧迫焦躁,连一直互别苗头和吴婆子和周婆子都没心思吵嘴了,这次运粮的人就有她们俩,别看她们上了年纪,推个一两百斤的独轮车真算不上啥,就像春芽两姐妹,从小开始干农活,干了一辈子,干不动都要努力让自己干得动。

周婆子就是如此,推不动都要推动。

为了老头子,为了儿子,更为了孙子,她撑的哪里是摞着俩百斤粮食的独轮车?她撑的分明是自家的房梁,撑的是儿子的命,是孙子的将来。

心里有必须要坚持下去的那股劲儿在,她咋会累,咋会推不动?

昨夜下了一场雨,路有些泥泞,好几个妇人踩滑险些摔倒,她们干脆脱了鞋,随手扯了把草把草鞋系在腰上,十根脚趾抠着湿滑的小路,走了大半日,这才走到桃李村。

桃李村的人都见过李来银,对这个老头熟悉的很,都不需要人招呼,拔腿就去叫里长。

里长看见她们一行人,原本还想嘀咕两句咋这么久才来,各村都准备好了,就等他们了,可瞧见他们一群老弱妇孺满身的泥巴印子,连鞋都没有穿,到嘴的抱怨也说不出口了。

“还想着你们再不来,我就要叫人去叫你们了。”里长看了眼天时,扭头对桃李村一个年轻汉子道:“郑二,你去通知一下几个村的村长,让他们准备好,明儿天不亮咱就启程去镇上,都别拖拉,晚了不等人。”

“好!”郑二点头,回家揣了两个饼子,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出了村。

里长看向李来银,解释道:“今日没办法去镇上了,时间赶不上,镇上的官吏申时就会放班,我们去也是白走一趟。明儿早些出发,去镇上排队,完事儿再早些回来,就不用在镇上待一夜。”

就算现在出发,到镇上也是下午了,快些还能赶上官吏放班,晚些连屁都看不到一个,都是一个兜抠不出两个铜板的庄稼户,没人舍得去睡大通铺。再说粮食也要人照看,与其睡一晚大街,不如明日早点出发,只要顺利,下午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