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34 / 56)

块?”“呵呵,”沈主任语不惊人死不休,“2400块!”“多,多少?”叶满枝震惊脸。“2400!没想到吧?”“那确实想不到,这个价格也太贵了,卖给谁啊?”“反正产量不高,估计只能提供给各大单位了。”“我的天啊,”叶满枝感叹道,“这一台彩电的价格,顶得上六台黑白电视了。”“所以我才打电话催你嘛,”沈主任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计划彻底搁浅了,最近几年都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彩电,那咱们这六条黑白电视生产线的含金量就更高了!”国内的彩电产量低,价格高,普通老百姓连见都没见过。现在正是用黑白电视机占领市场的好时候。只要生产线正式投产,他们三家企业就可以占据国内电视机行业的整个江山了!放下听筒,叶满枝想着那未能引进的彩电生产线,在心里沉沉地叹口气。虽说生产线不能交给曙光厂,但国内在这一块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甭管最终落户谁家,叶满枝还是乐于见到彩电生产线被引进的。如今希望落空,对305厂的打击一定很大。听着窗外传来的军号声,叶满枝收拾好心里的遗憾,重新打起精神。沈主任说得对,那几条黑白电视生产线的含金量在直线上升。在广州和天津拿到生产线之前,曙光牌电视机能占领国内的整个电视机市场!光是想想全国人民都能用上“曙光牌”的情景,就足以让她热血沸腾了。她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又往车间跑了一趟,督促生产线尽快完成组装,抓紧时间投产!*整装生产线的全长480米,全线由30台自动化单机设备,28条传送线段,300多台仪器组成。全部线体设计图纸多达五千张,流水线工人要完成一百多个组装步骤。曙光厂对两条生产线进行安装、调整、试运转,用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直到这年的国庆节以后,才让第一台14寸晶体管黑白电视机走下了生产线。康健跑来仓库说:“叶主任,电视机是金贵玩意,咱们这次选几个人负责押运吧?”“也行,电视机是易碎品,这又是第一次往天津和广东送货,必须得让工人注意轻拿轻放!”叶满枝精神奕奕道,“给每节车厢安排一个押送员,产品安全抵达以后,再让他们跟着其他线路回来!”望着不断往车厢里码放货物的工人们,康健搓着手说:“咱这次一口气往外地运送一万台电视机,跟以前一年的产量差不多!我每次想到当地老百姓在商店里抢购曙光牌的画面,都激动得睡不着觉!”“哈哈哈,我也是,”叶满枝兴奋道,“曙光牌马上就能像永久、飞鸽、上海牌一样,名扬全国了!”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往外地运货,但之前的电视机大部分销往省内。这样大规模往外省销货还是首次。1966年,叶满枝第一次有了生产电视机的念头,1971年,曙光厂正式生产了第一台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时至今日,历时9年,在经历过无数挫折、失败、努力、挣扎以后,曙光牌电视机终于要与全国人民见面了。叶满枝总有种自家孩子即将进考场的紧张感,不知全国人民能给曙光牌打多少分,对产品质量是否满意。这种紧张比她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还强烈,所以她亲自跑来了仓库跟班。傍晚时分,十几节车厢全部装满,火车头在厂区鸣笛数次后,终于缓缓启动,迎着火红的余晖前行。刚交班的工人们冲火车用力挥手,大家都知道这批货是销往外省的,曙光牌要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了!有老工人从车间跑出来,远远地朝着车厢里的押送员喊:“铁头,你押送的时候可得警醒着点,到地方轻拿轻放,别把咱曙光牌碰坏喽!”“哎呀,爸,我都记着呢!”被喊做铁头的年轻人兴奋地挥手,“我这也算是出差啦,等我回来的时候,给你带点天津特产!”“不用带吃的,”其他工人跟着起哄,“有本事就领个天津媳妇回来!”“哈哈哈哈!”火车在厂区里开得慢,工人们还能边走边跟车上的人聊天。走出厂区没多远,家属院里的一群小子又爬上火车皮,跟着押送员一起兜风。眼见火车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