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方主任,简单介绍了组织会议的目的后,便笑着问:“曙光机器厂和无线电二厂的同志都准备好了吧?你们谁先来?”王造福担心无线电二厂会参考他的发言,不太想第一个上台。但叶满枝用胳膊肘碰了他一下,示意他举手。“双方条件差不多,在后面发言,难免显得拾人牙慧。”叶满枝小声说,“你先上去讲吧。”王造福搞过很多次动员讲话,但正儿八经地介绍业务还是第一次。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只能听叶满枝的,第一个站了起来。会议室最前面摆着两台黑白电视机,叶满枝已经坐正了身体,等着听王主任介绍这两台电视机。然而,王造福有他自己的节奏。在前面站定以后,人家先面向北京的方向,向主席同志致以崇高敬意,而后又背了几句最高指示。叶满枝:“……”
好像有点丢人。毫不夸张地说,她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在心里狠狠告诫自己一番,她才没抬手捂脸。搞完了一系列花活,王造福抬头挺胸地站在最前面,介绍起手边的两台电视机。“这两台电视机是曙光厂于1967年仿制成功的,这几年不断改进工艺,更新设计方案,正式投产以后,在性能上完全可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长得精神,搞宣传出身的,讲话还很有鼓动性。其实发言效果很不错。叶满枝留意着前排几个市领导的反应。有人似乎知道王造福与赵副主任的关系,正朝赵副主任笑着点头。王造福的发言稿是厂领导班子一起斟酌出来的,主要介绍曙光厂的几项优势。一是有现成的设计方案,科研人才的底子很厚,生产线到位就能立即投产。其次是曙光厂军转民之前有雷达业务,转产电视机以后,制造雷达的那批工人可以转去生产电视机,算是不需要过多培训的熟练工人。这样的话,在技术工人这方面,就能与无线电二厂打个平手了。第三是曙光厂有现成的闲置厂房,无需市里另外出资建设。对于市革委会来说,只要把这条生产线交给曙光厂,不用额外多出一分钱,就可以坐等税收和上缴的利润。再有就是叶满枝曾经跟省领导说过的大话,如果彩色电视机研制成功,曙光厂愿意自行筹措资金,采购一条彩电生产线。王造福将发言稿完整地背了下来,自觉发挥不错,鞠躬以后,意气风发地返回了座位。叶满枝心里默念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头给他鼓了掌,又很快将注意力放到了无线电二厂的发言上。总的来说,除了第一点,曙光厂提出的所有条件,无线电二厂都能达到。他们虽然还没有试制过黑白电视机,但是已经取得上广厂的许可,届时会使用他们的设计方案。仔细对比的话,双方的所有优势都是一样的,而且无线电二厂近些年一直在生产收音机,而曙光厂的雷达已经停产五年了。从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来说,无线电二厂还要更有优势一些。方主任问:“双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无线电二厂的几个厂长没说话,回头望了一眼曙光厂的方向。叶满枝主动举手问:“方主任,可以给我们五分钟讨论时间吗?”“那咱们就休会五分钟,大家都放松放松。”叶满枝笑着道了谢,将己方人员都召集到了一起。康健感觉情况不太乐观,其实前排那些市领导没几个是懂技术的。电视机本来就是个高科技产品,让他们看看电视节目还行,投资建厂的事他们未必懂。他蹙眉说:“事情进展到这一步,两厂的条件其实差不多,最终还得看市领导更中意哪家企业了。”实力旗鼓相当,拼的就是谁更受领导青睐。他瞅瞅王造福。这个女婿似乎不是很能拼赢的样子。王造福被他瞅得心里发毛,将目光挪开了。叶满枝抬手制止道:“时间有限,先不要说丧气话,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她不可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王造福和赵副主任身上。对方毕竟只是副主任,万一事情没办成,对他们翁婿俩其实没什么影响,但曙光厂的损失可就大了!她低声介绍了自己临时想到的第二套方案,环视众人说:“时间紧张,咱们班子内部先进行一次临时投票,同意采用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