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日,崇庆帝日日前往慈安宫请安。
如此母慈子孝的画面,惹得朝廷内外赞声一片。
朝臣们都是机灵的,有崇庆帝做榜样,自个儿每日上朝前也必定先去母亲院子里请安,不管是真孝顺还是假意做给上头看,总之孝顺的风气,在景朝更为流行。
而有了崇庆帝那日的明言,父母皆被流放的淑妃杨佩宁,也不出意料地入了“孝女”之列。
连太后和崇庆帝都赞颂的品德,朝臣们哪里还敢置喙?
只一边感慨着淑妃连卑劣的父母都会去祭拜,一边也提醒着自个儿,要孝顺长辈,更要对子女严加管教,免得养出个杨政和孙氏那样的出来,伤了自己也连累整个家族。
宫中,贵妃屈尊降贵第一次来到倚华宫。
杨佩宁笑脸相迎,彼时德妃也在。
二人却第一次没有剑拔弩张。
无人知道这一日,贵妃淑妃与德妃交谈了什么。
只知道这一日过后,后宫风平浪静,和气一团。
崇庆帝六年元日大典。
崇庆帝圣旨立三皇子连彰为储君,门下侍中、六部尚书兼任东宫詹事,挑选谢氏及秦氏出色后辈为太子伴读。
同日,大赦天下!
三日后,册封贵妃谢氏为皇后,太子生母淑妃为贵妃。
德妃虽未晋位,但得到了二公主的抚养权,皇家玉谍之上,已经抹去了采女杨婉因的痕迹。
五皇子连楚和二公主,真正成为了杜嫔和德妃的孩子。
他们年岁还小,以后也只会认养母为最亲厚之人,至于杨婉因,宫中几乎无人与其亲近,也无人再会提起她的存在……
第190章 大结局(全文完)
后来宫中又大选了三回,只是崇庆朝的后宫一直无子嗣降生。
直到太子年及弱冠,朝政尽数知悉,朝臣尽在掌握之年,崇庆帝的身子才勉强养好,有了皇嗣。
只是再是珍贵的皇子,年岁都太小。
无权无势不说,更无法同羽翼丰满的太子较量。
彼时的太子,已然是众望所归,更是在崇庆帝这一年病重的时候,接掌了朝廷事宜,代为监国。
谢氏一族,秦氏一族,兴起的华阴杨氏一族,乃至忠王、寅王等备受皇帝看重的皇族亲王,都拥护太子之统。
崇庆帝曾经也隐隐察觉太子带来的危机,可太子是那样的孝顺敬重于他,淑贵妃更是十年如一日将他放在心坎上,比任何后妃都爱慕于他,他终究是心软了,更是没法子了。
这年京城冷得很早,一场场的雪下下来,催着他的身子倒了下来,虽是一场小风寒,好得也快,可到底还是叫他心思变了。
看着曹恩保同他禀报太子的种种仁君行劲,崇庆帝竟然不知该喜还是卑。
喜的自然是继承人已然养成,可以独当一面。
悲的却是太子太过能干了,他有的时候甚至会恐慌,揣测太子会不会为了早日登基,对他下了杀手。
淑贵妃再爱慕他,可比起儿子的前程来,只怕没有哪个女人会退步……
何况,还有皇后和德妃帮衬。
他思前想后,召了贤妃韩氏来说话。
多年过去,韩嫔一直无所出,许是被当初那碗茶里的药伤了身子。
只是她父兄得力,崇庆帝十年的时候,他晋封了她妃位,封号为“贤”。
崇庆帝召贤妃的消息很快传到椒房宫来。
彼时皇后德妃淑妃都在。
“这些年,陛下不知是否是老了的缘故,对太子的信任和宠爱也不如从前。”
谢皇后年方三十出头,因为没有生育的缘故,她的身体一直很好,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