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1 / 2)

“若非首辅手段强硬,我父亲的冤还不知屈何时能昭雪。我等?只论仁恕,可曾想过受害者之苦?”

还有一些厌恶权贵横行的高门子弟也站了出来:“明先生所言极是。变革必有代?价,或许颜大人之法是当?下唯一可行之路,我们可以尝试让更多人明白其初衷。”

“对!颜先生纵有手段狠厉之处,但其新政本意是好的!”

“我们应该让更多人明白新政为何而行!”

“我们可以注解文章,可以街头宣讲,可以撰写话本……”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响应。

看着眼前群情渐起的学子们,令颐的眼眶湿润了。

这时,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按在?她?的肩上。

她?回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带着爽朗笑容的熟悉脸庞。

“羡文师兄!”

令颐惊喜叫出声:“师兄你回来了!”

“嗯,回来了。”

如今已是新科进士的宋嘉策,笑着揉了揉她?的发顶,动作一如既往的亲昵自然,带着几分衣锦还乡的得?意。

“咱们小师妹在?这儿要干一番大事,师兄我能不快马加鞭赶回来给你撑场子吗?”

同时,祝颂然不知何时已悄然站在?了她?身后,对她?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鼓励和支持。

“小令颐,这次,可真的要你来带头了。”

“放心吧师姐师兄!”

她?抹去眼角的湿润,转过身面向重新聚拢过来的学子们。

“承蒙各位同窗信任,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能让更多人听见我们的声音!”

“好!”

“愿随姜姑娘!”

“算我一个!”

响应之声此起彼伏,众人强烈的信念在?讲堂内激荡开来。

*

从这一天起,以同文馆为核心,一股新的力量开始悄然涌动。

一帮年轻的学生开始系统地整理?、注解、传播颜彻那些关于土地、民生、吏治的思想论述。

他们撰写通俗易懂的文章,在?茶楼酒肆间?宣讲,试图剥去外界加诸于新政之上的血腥标签,帮底层百姓和一些中间?派士人理?解这场剧烈变革背后的逻辑与初衷。

虽然他们的声音在?巨大的反对声浪中依然微弱,但终究像是一颗颗种子,开始在?坚冰之下悄然萌发。

接下来的数月,京城仿佛被割裂成了两个世?界。

一边是颜彻在?朝堂之上,以铁腕手段雷厉风行地推进着新政,镇压着一切反抗,所过之处,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另一边,同文馆的学子们在?街头巷尾,艰难地为他争取理?解与支持。

两边人各自忙碌,仿佛行驶在?两条平行线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却身处截然不同的战场。

这日,赵福忠向颜彻禀报同文馆近来的动静。

尤其是,二姑娘如何带着学子们为颜彻奔走忙碌。

颜彻静静听着,唇角勾起柔和的弧度。

不需要什么话了。

他已经感知到了她?的心意,还有那份最终选择走向他的坚定。

“那只迷路的小玉兔,总算回到书生的怀抱了。”

他像是自言自语道。

*

这日,华灯初上,令颐仍在?同文馆的书斋内伏案忙碌。

她?仔细地整理?着明日讲学要用的文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注解和心得?。

“完成啦!”

整理?妥当?后,她?吹熄蜡烛,抱着厚厚一叠文稿走出同文馆大门。

这样?忙碌的日子,已经持续近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