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为避难辞官返乡,又为殷郊返回,又怕君王见怪,叫殷破败带人先走,等他来时,旨意早下,若非你两位师伯去的及时,哪还有后来故事?商容来也不是为救谁,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骂纣王一顿,自己死了得个贤臣美名。殷破败带人抓自己储君,绝灭成汤后嗣,二十年只见抱怨,不见有所作为,最后一般也是跑去见姜子牙,定意‘骂贼而死’。这些人或是邀名逐利,或是顺势作恶,最后几句口舌之快,反成贤良。朕瞧不上。至于纣王老婆,不过是后宫又一‘贤臣’。所以这些人朕不重用。”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玉帝将封神众人一一评点,毫无保留地对杨戬说出帝王心思,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何人只可如何用,又讲明殷洪殷郊身为皇嗣,犯了何种忌讳,君恩不在我,该如何为臣。

杨戬边听边记,时不时插言讨论几句,不觉天色已晚,两人便带孩子回城。阿佘抽空禀报了密查结果,又说刑房现在是小苍管着。玉帝心中有数,叫小苍务必不能松懈,吩咐完了才下厨收拾,给杨戬和儿女做晚饭。

夜里毓宁龙安闹着要爸爸抱着睡,杨戬无奈一边抱一个,把个正宫陛下撇在外头软榻上。白日里看文书,应答凡人祈求,龙安和毓宁对凡间无比好奇,杨戬便叫张甲阿佘带他们出去玩,自己才得了闲和玉帝亲亲热热靠在一起,说几句家长里短,偶尔诗词唱和,对景作画,度尽无数春秋。

五十一 杨戬功德圆满,玉帝独自回天 章节编号:642

五十一   杨戬功德圆满,玉帝独自回天

自从都江堰修成,杨戬年年维护,三十年来蜀郡风调雨顺,水旱从人,从一块蛮荒苦地变为千里沃土,又因云海神殿在此,二郎神显圣灵验,官员不敢妄为,百姓有冤可诉,真如天堂富贵地,蓬莱神仙家,时人称之为天府之国。

蜀郡百姓感念恩德,也给玉帝立了像,按此地招待一家长辈晚辈的习俗分别供奉,玉帝却不想分薄了杨戬的功德,收走了塑像,降下个黄绫,叫他们有事只拜二郎神便是,原来的玉皇庙就成了慈恩堂,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妇孺。杨戬有玉帝维护,有百姓供奉,自己办事越来越老成稳重,玉帝顺势降旨,封他为昭惠仁佑王,总算是给全了身份。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一早起来便是大雪纷飞,已经长大的龙安和毓宁还是贪玩,跑到院子里扑雪,杨戬披了大红斗篷,在亭子里与玉帝一同赏梅煮酒。

“神仙的修行永无止境,你十六岁入道,十八岁成圣,下山封神为戒嗔怒,来赴蟠桃以证道果,掌天条刑律,止人间悲苦,出世入世俱已有所体悟,也可谓功德圆满,”玉帝倒了一杯酒给他,“这正是艰难到此劫方尽,我与梅花共白头。二郎理当满饮此杯。”

杨戬接过来笑道:“这两句外人看着,无甚关联,我却只觉得好。”

玉帝温柔地看着他,这是他心爱的人,无一处不好,今日后又要离别。杨戬饮了酒,看向玉帝,也有些淡淡的离愁,这人原该是他宿命的敌人,一场惊天动地的初遇,一次形势所迫的交易,他和他连了红线,因为一点退让一点期待,掺进去日日夜夜的偎依共枕,细细碎碎的维护包容。三十年凡间生活,艰难辛苦,栉风沐雨,这人不曾说一句怨言;养儿育女,协理杂务,诸多意见不合之时,也不曾红过一次脸。杨戬看着玉帝,三十年的风霜雨雪不曾让他衰老,他仍旧如初见那年一般,平和端正,温柔沉静,长眉凤目,带着万世帝王天然的威仪,只是如今更多了缠绵的眷恋,难舍的深情。这是他心里的牵挂,疲累时的依靠,是撩动他情丝的爱人。

玉帝含了一口酒,将人搂过来,杨戬乖巧凑上去,主动张口迎接,酸甜温热的梅汁在唇舌间搅弄,带出淫靡的声音,两人在亭子里依依难舍,忘情拥吻,直到外头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才轻轻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