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这既要在开工资的时候还给刘建设二十块钱,而且她才搬家,屋子里需要置办的东西太多了,她手里捏着的这点钱可是什么都不够啊。

想来想去,桑瑜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这么闲着,可得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桑瑜上一世的时候,是通过自己那个破手机刷了不少短视频和网络小说的,自然而然也看过不少年代文,不过那个时候她就是看个乐子,真正重生回到这个时代,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时代可不是年代文里面写得遍地是钱,随随便便就能变富豪的。

现在这个时代,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有些东西看着放开了,事实上并没有。

就跟年代文里面几乎所有女主都会做小吃搞餐饮,作为自己发家的第一桶金,其实并不太可能。

要知道,这个年代,别说什么手艺不手艺了,你想搞小吃,开饭馆,连肉都是定额的,每人每月就两斤,拿什么开?

肉联厂的肉只供国营饭店,私人根本不卖。

桑瑜一边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小说、和视频,琢磨着自己能干些什么,一边关上了房门,正准备走,她一抬头就看见了……

第14章 第14章 冯美华 你外面的菜卖不卖……

一大早的,筒子楼后面的小空地上,就已经有五六家职工家属端着簸箕把自己家里的菜拿出来卖了。

来买菜的也都是厂里的职工家属,甚至还搞起了以物易物,你家有的菜换点我家有的菜,虽然人不多,但是看起来十分热闹。

桑瑜站在自己的后院里,盯着小空地里面的热闹看了一会儿,她的脑子里似乎猛地炸开了一个响雷。

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她知道靠着自己手里面的钱,还有她离婚分到的这辆二八大杠到底能干什么了!

她能卖菜啊!

也就是在两三年之后,这个看起来简陋的小广场就会变成镇子上最大的菜市场。

跟米面糖油肉布这些东西还在计划分配之外,蔬菜这种东西已经放开了,只不过现在受到种植技术的限制,想要买到不应季的水果和蔬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应季的蔬菜还是相当受欢迎的,就看那小广场上的几个职工家属,他们才刚刚把菜搬出来,就已经有人围上去了,想来,也就是中午吃饭之前,他们的那些菜就能卖完了。

现在是1983年,尽管距离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可是,对于滨江这个内陆省份的中型城市来说,其实这里的人们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

大家的物资依旧比较匮乏,可是前后左右的人都没有什么差别,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房子……

自然而然的,就无法生出什么穷则思变的想法。

最多就是像广场上的那些职工家属们,把自己家富余的菜拿出来换点东西、卖几个小钱,而且这种事儿只有职工家属来做。

说白了,就是家里面的那些中老年妇女来做,至于家里面的正式工,或者是待业的小年轻是没有人来做这个的。

受到改革开放之前“投机倒把罪”的影响,并不开放的滨江市人依旧觉得做买卖什么的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有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再去买菜,简直丢不起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