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这个时候,要是有人真的做买卖,那一定会被人说闲话的,被归到不正派的那一档人里面。

一看就贪图享受的小资产主意。

不过,桑瑜可完全不受到这个影响,上一辈子窝囊了一辈子,她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没啥别没钱”这个残酷的道理。

更何况她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又不偷不抢,怎么会丢人?

而现在这个年代正是万象更新、百废待兴的好时候。

在这个时代,无论随便干点什么,那都是能挣得盆满钵满,对于她这种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人来说,是真正的可以吃时代红利的时候。

重来一次,她不可能再错过了。

这一辈子,她只想好好过,好好挣钱,其他的,可半点都不在桑瑜的考虑范围之内。

决定了要干什么,桑瑜是半点都没有耽误,骑上自行车就朝着四平厂区去了。

滨江木材厂的三个厂区如果要按繁华程度来排名的话,那么四平厂区肯定是排在最后面的,倒不是这里距离东厂区远,也不是这里的厂子少,而是这里就靠着一个农村。

说来也奇怪,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和城市似乎泾渭分明,跟四十年后的不分你我,简直是有着天壤之别。

明明四平厂区就在四平乡边上,可是,却好像有壁一样,双方的人却很少有交流。

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四平乡逢“五”赶集的时候,只有极为少数的木材厂的人会到农村集市上去买点东西,不过附近村子里的人可是绝对不会到厂子里卖东西,这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那时候工厂里面的人,似乎天然就带着对于农村人的鄙视,就连跟他们打交道都不屑。

这也是,桑瑜屋子后面的那个小广场里为什么只有附近职工家属过来卖菜,而一个附近村子的老乡都没有的根本原因了。

不过就算是在上一世,桑瑜也对于这种无形的壁垒嗤之以鼻,跟厂子附近的不少老乡都打过交道,甚至还跟四平乡的一户村民关系很是融洽、亲密。

虽然现在重来一世,就算此刻他们还不认识,可是桑瑜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去找他们。

四十年前的四平乡里面还没有修公路,也没有一栋栋的农村自建房,只有一条灰扑扑的黄土路,以及一片低矮破旧的土房子,在房子的周围是大块大块的蔬菜。

现在正是六月,滨江市天气热,正是各类蔬菜成熟的时间。

桑瑜一边骑着自行车往村口走,一边看着那些喜人的蔬菜,眼睛得笑弯了。

许二青家就住在四平乡四平村的村口,距离村子中心还有一段距离,以前桑瑜不知道他们家为什么不到村子里面去住,还以为是不是宅基地的就分在这里的原因。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许二青是个结巴,他媳妇因为小儿麻痹有一条腿略微的瘸,所以被村子里面的人排挤,才住在这里的。

不过对于桑瑜来说,住在村边上好,她不用进村子,做事就方便不少。

许二青家的地就在他家房子外面的围着,屋子后面还有几蓬茂密的竹子,也是因为这一片竹林,许二青还是个手艺娴熟的篾匠。

桑瑜站在那一扇低矮的大门前,透过两边用竹子扎的简陋栅栏往里面看,只看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人正坐在院子里面,低头分割竹子,在他的身边放着不少已经劈好的竹篾。

这人正是年轻时候的许二青。

“老乡!你家是不是有竹筐卖啊!”

桑瑜探着头,笑眯眯的跟许二青打招呼。

许二青抬起头,就看见了一个扎着两条黑辫子的姑娘站在自己家的栅栏外面,身上穿着干净的碎花衬衣,手里推着一辆威风凛凛的二八大杠,正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