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杖杀此女,幸得先皇后仁厚,这女使才保下性命,事后她被封为采女。数月后,先皇后诞下太子,江采女亦产下一子,便是当今的圣人李俨。”
“先皇一向不喜李俨,后来,江采女病故,十三岁的李俨被送至淑妃即你父王的母妃宫中抚养。然李俨心思深沉,你父王与之不睦。相反,先太子待你父王亲厚,你外祖家遭诬陷时,亦是先太子救他于危难。是以,你父王对先太子感恩戴德,情谊尤深。”
她接着问:“然后呢,阿郎既然是先太子妃的儿子,又怎么会成了我的双生弟弟?”
“一切还得从抱真说起。”崔王妃叹气,“当时,李俨爱慕抱真,抱真也与他暗中传书,未料先皇一道圣旨将抱真赐婚于先太子。抱真初闻时暗自垂泪,然圣命难违,她只得忍痛与李俨断绝往来。之后,李俨另娶他人,我则嫁与你父王。”
“婚后,先太子与抱真渐渐琴瑟和鸣,但李俨与其妻却相看两厌。李俨越发怀念抱真,每每宴会之时总是滋扰于她。抱真顾念旧谊,只厉声呵斥,未加深究。李俨却认定抱真是贪慕太子妃尊位,忘恩负义。或许……就是此时,李俨生出了夺权之心。”
李清沅深知今上秉性,毫不意外:“如此说来,害死先太子的厌祷之案是李俨构陷?”
“不错。”老王妃接着道,“此前李俨已屡施离间之计,厌祷之案不过最后一击。彼时先皇年迈昏聩,盛怒之下竟将先太子处以腰斩极刑!东宫五百千牛卫被尽数诛戮,抱真下狱,荥阳郑氏亦受株连……”
“你父王与淑妃多方求告,终是无用,而李俨则以皇次子晋位。登基后的李俨再无顾忌,欲行铜雀春深锁二乔之事,竟密令将狱中的抱真暗中囚禁于后宫宝华殿,威逼其委身,以报当年之恨!”
“其时抱真已怀先太子遗腹子五月有余,誓死不从。李俨强逼不成,退而诱之,承诺只要抱真肯落胎,忘却太子,便可既往不咎,甚至为她改换身份,册立为后。”
李清沅听到此处,微露诧异。她原以为圣人仅为报复,未料他纵有千般恨,尚存半点心。
崔王妃冷笑:“然李俨太小瞧抱真了。抱真虽曾与他有旧情,却恪守礼义,非但不允,反而痛斥李俨。李俨恼羞成怒,竟命女官强行给抱真灌下堕胎药!”
“也许是上天有眼,这个孩子没被打掉。但抱真却因此血气大亏,若再强行落胎,恐有性命之虞。李俨终究舍不得抱真死,便打算待其产子后杀婴,再强纳抱真。”
“抱真聪慧,猜出了李俨的盘算。彼时我亦有孕在身,只比她晚月余。她便想出了一个保全骨肉的法子。她假意顺从李俨,令其放松戒备,又以宫中寂寞为由,让李俨允口让我入宫陪伴。我也是从此知晓了她的计策她想要偷龙转凤,待产下孩儿后由我藏于食盒中带出宫禁。”
崔王妃说到这里悲从中来,数度哽咽。
李清沅连忙宽慰母亲,但仍有一事不解:“圣人多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纵母亲是王妃也难以轻易将婴孩带出吧?”
“不错。”崔王妃愈发伤感,“抱真聪慧,自然也想到了,所以,她提前想好了一个打消李俨疑虑,或者说让李俨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方法那便是,自焚!”
“产后,抱真强支病体打翻烛台,点燃帷幕。宝华殿本就是木构,时值深秋,天干物燥,霎时烈焰腾空!抱真身着产子时的寝衣,素纱染血,怀抱襁褓,立于火海之中,厉声痛斥李俨薄情寡义、构陷忠良!不但害了先太子,还害得她母族阖族下狱,她实在无颜面见父母亲族,宁死也不会屈从于他!”
“李俨眼睁睁看着昔日爱人玉石俱焚,急火攻心,口吐鲜血。连巡街的金吾卫都被急调入宫救火,哪里还顾得上我?趁此大乱,我携真正的抱真之子疾驰归府,方保得这孩子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