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听,吃了会上瘾!
林秋然一愣,哑然失笑,无奈道:“陈大哥,给大人吃的,我怎敢。况我有个胆子,我一个村野妇人,上哪儿弄那东西去。我家秘传的香料,做菜放上会好吃许多。总共两样,今儿也和。”
陈仓神色有些复杂,家里秘传的香料,打听去哪儿买都不行。问林秋然能不能卖,陈仓又拉不下个脸。
林秋然也不急,看时间差不多了,把菜盛出继续做下一道,笑笑道:“陈大哥,先上菜吧。”
林秋然去盛饭了,今日的米和昨日有些许不同,早上,看厨房有糯米,蒸饭的时候便放了点。蒸出的饭粘糯油润,闻着比昨日的香。
李县令几人也在,中午吃的蒸酱肉、糖醋鱼、炒茄子、炸茄盒、炒豇豆、拌黄瓜,总共六道菜,有昨儿晚上的酸梅汤,菜的数量不多,不每道菜的份量大。
家常菜不样,份量足,看不那么精致,但赵进山觉得,家常菜才让人宾至如归。
一顿赵进山吃得又甚满意,米饭比昨日多吃了一碗,今日的饭真太香甜了。
要的菜种,有肉,但却不大鱼大肉,鸡鸭鱼肉都摆上,像样子。父母官,若借着巡查的名义奢靡享乐,那便对不百姓。
至于为何好吃,赵进山没细,大约厨子手艺好吧。
吃饭,赵进山道:“余安山清水秀,便厨娘手艺都要比一般人好,李县令,治理有方。”
李县令谦虚道:“都大人上行下效,不然哪儿有余安今日。”
李县令不敢厨子花大价钱找,赵大人满意了心情便好,对余安县种种都有商有量和颜悦色。
王主簿回给解了道难题,林娘子儿……菜做得的确不错,可李县令觉得一日四钱银子的工钱有些多了。
毕竟陈仓一个月才一两银子,四钱一日,明儿若让林秋然做,那三天一两二钱,只做三日,赶上陈仓一个月了。
赵大人恐怕得待个五六日,六日的话,那二两四钱,谁家厨子一个月能赚么多。
若跟林秋然商量少些,那肯定不行。李县令好歹个官,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事先么定的,况林秋然去别处办席面一日也么多银子。
没反悔的余地。
所以李县令,若林秋然留在驿站,样按月给工钱可以便宜一些,陈仓那头……陈县丞的远亲,也不好辞了,让去别处好了。
县衙、县城书院的饭堂,哪里不行。
县令让王主簿抽空去问问,王主簿为难道:“大人,林娘子承办酒席,赚的也不少,每月一两月钱,恐怕不愿呐。”
李县令道:“再加两钱,不住在萧家村,若驿站干活,可能住驿站的。”
县城住,连宅子都不用买,县城一套宅子得多少钱,人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若得大人高看一眼,兴许有赏钱,不比给别人家做席面赚得多?
王主簿心里叹了口气,“那我明日去问问。”
若在驿站干活,不忙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别处赚些外快也无妨的,只不要的林秋然一个,公婆帮忙,也不会给工钱,自然不会给公婆准备屋子。能住在驿站,但其实没啥用。
今日王主簿找了林秋然一趟,打明儿再问。
下午有事,吃饭歇了片刻,李县令几人跟着赵大人出门了。
傍晚时分,赵大人回,喝了热腾腾的鱼片粥,吃的清淡爽口的一盆小葱拌豆腐,有切好的咸鸭蛋,酥脆的葱花饼,只赵大人一人吃了一张饼。
赵进山觉得驿站的厨子手艺真好,做粥做得都比别处粘稠,能把鱼放进粥里,可未曾见。
一人喝了两碗粥,吃完,陈仓去收拾碗筷,今儿饭菜多,和林秋然、孙氏一块儿在厨房吃的。
鱼片嫩滑,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