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汤煮开后放上一把从后院薅的小油菜,再撒上一把葱花成了。

鱼汤煮得多,林秋然不打再做粥,和面擀了把面条,面条可比汤面鲜美得多。

面条刚下进去,孙氏回了,道:“秋然,明天早上咱卯时去,下午牛车申时回村。”

那个价钱,也不给便宜。要孙氏一个人,肯定舍不得。但林秋然要去干活,走去县城累得不行哪儿有力气做菜,肯定得坐车。要放着林秋然一人坐车,孙氏走着,不放心。

林秋然:“那早点儿,娘吃饭了。”

孙氏往锅里一看,里面鱼汤颜色好看,鸡蛋豆腐都金黄色的,滚着小青菜面条,闻着香,“吃个,我和爹喝粥。”

林秋然道:“做得多也没煮粥。”

孙氏:“哎,我都喝粥喝惯了,别的吃不惯。”

林秋然,“娘,么多我也吃不完,一块吃吧。没有多少面,吃完早些睡,明儿咱得去县城呢。”

孙氏没辙,只能坐下吃,嘴里不忘嘱咐,“下回做的行,我和爹吃别的。”

林秋然没接话,不乐意吃独食,一家人一吃比较好,“快尝尝。”

孙氏给喝萧大石盛的,碗里没鸡蛋,吃了面条,入口筋道,有鱼汤的咸甜,豆腐也好吃,可比给林秋然做的鱼汤好喝多了。

萧大石一句话,“秋然手艺好。”

吃饭林秋然早早睡下。

次日,孙氏了时辰喊,林秋然梳洗干净带着昨天晚上准备的东西,跟孙氏去村口坐牛车。

孙氏给煮了三个鸡蛋,带着路上吃。

人不多,着总共四个,但么一回也能收个八文钱,回翻个番,也赚的。

坐牛车自然比走着快许多,等了县城城门,牛车停了。

林秋然把钱付了,孙氏道:“大哥,我下午,若得迟,可得等会儿我。”

孙氏也不知道啥时候,万一要坐一桌子呢,半天恐怕不够。

庄家汉点点头,牵着牛去找喝水的地方。

林秋然和孙氏站在城门口,会儿天已大亮,街上也有小商贩,林秋然眉目舒展开,看着街边的屋舍楼房,觉得比村里好多了。

孙氏有些犯怵,县叫余安城,在儿县令七品官,县主簿九品官,官职虽小,可在老百姓眼中那也个大人物。

孙氏张嘴道:“也不知王家在哪儿?”

林秋然拍拍孙氏的胳膊,“没事儿,我找人问问。”

林秋然跟人打听了打听,寻着路去。孙氏在后头亦步亦趋地跟着,等了王家,林秋然仰头看着门匾,两个字的和简体的一样,匾额上写的王宅。

斗拱下挂着红灯笼,大门紧闭着。

林秋然上前扣了扣门锁,没一会儿有小厮出开门,林秋然开门见山道:“我今日试菜的席面师傅。”

小厮点点头,“那快进吧。”

林秋然跟着小厮进了宅子,孙氏跟在后头,大气都不敢喘。

走了一会儿,小厮让二人在儿等着,林秋然深吸一口气,两人也没敢乱看。等了有半刻钟,一个衣着体面的妇人带着丫鬟,“林娘子吧,我府里的二娘子,些日子我婆婆六十大寿,找了几个席面师傅都不满意。”

老太太寿宴,菜得合老太太的口味。

林秋然道:“老太太可有吃的菜,我可以做。”

于娘子道:“那日在于家庄的红烧肉做尝尝,别的看着。”

于娘子带着林秋然去厨房,也没问孙氏谁,估摸着家里人,跟帮忙的。

把人带厨房于娘子出去了,王家的厨房比于家庄的那家大,有两口铁锅一口大锅。

林秋然看了看厨房的肉和菜,一大块五花肉,有后腿肉,菜现下时令的青菜,有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