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绫枝在京一路顺畅,有些荆棘,现下便要动手去除。
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交心
陆郁信中所写, 自然是有关绫枝一事。
清晰明了,甚是简洁,笔迹却力透纸背, 接信的人想必也能看出, 写信的人心意多么坚定。
这封信到了京城陆府, 却如石沉大海, 并未激起半丝波澜。
陆郁本想着叔父也许会来信细问一番,也许会惊动母亲,但他设想的种种都未曾出现, 倒是平静得有几分诡异。
但陆郁并不惊慌。
江南六月,细雨纷纷,他手执一柄乌木伞,下了马车,走向稍显空旷的京郊。
刚入京城不久, 父亲便骤然离世,那时的他, 也曾惊慌失措, 求告无门过。
朝不保夕,寄人篱下的少年, 又如何敢提起心里的小青梅?
只能任由回忆化为心头的一道疤。
可如今,他早已不是彼时少年。
他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他所爱之人, 所钟之事。
京郊上山的石板路被细雨打湿, 沿途看不到几个身影, 陆郁拾阶而上,青山雨幕之间, 有一墓碑岿然而立。
选此人迹罕至处建碑, 可见墓主定是落拓喜静的淡泊性子, 只是当下,墓碑前却站着一名身形高大的年轻男子。
天是灰蒙蒙的阴沉,那人并未撑伞,细雨打湿了他一身玄衣,他的脊背却如雪中寒松般挺立。
正是李御。
也不知他孤身在雨中站了多久。
陆郁暗叹一声,撑伞走上前。
李御站在雨中,长久的凝望着恩师的墓碑,冷不防雨骤然停下,一把布伞遮住了上空。
李御回眸,风雨飘摇之际,陆郁手持一柄乌木伞,身形稳稳的站在自己背后:“殿下。”
李御望着雨中眉眼清浅的少年,轻扯了一下唇角:“你果然还是来了。”
“今日是恩师的祭日。”陆郁望着墓碑上的名字,眸中染上了几分惘然:“从前在京城,没机会赶来,如今恰好在嘉兴,自然要来祭拜。”
李御深沉的眸光望着墓碑上的名字:“孤从前一直想不明白京师气势雄浑,是老师为官之地,苏杭是老师家乡,也有不少风景秀丽的地方,为何老师却独独选了嘉兴这片孤山,做百年后安寝之地。”
“如今殿下又如何想?”
“清风伴山,不染世事,免去喧嚷围观,却也能静待有心人岂不是好归处?”
师傅是那般清风不染的人物,也唯有此地,才配得上他。
陆郁含笑站在李御身侧:“恩师性本爱丘山,如今也算得偿所愿。”
“记得太傅生前,便常和你在青山间坐而论道。”李御淡淡道:“你是恩师爱徒,跟随他走遍了不少地方,孤不如你。”
杨言是当世大儒,自己能得他看重,自是因了这嫡子的身份,杨言恪守君臣之道,才因了身份勉力相助自己。
可陆郁却不一样,他九岁问询杨言在莫干山中修行,特意前去山中拜师,这么小的孩子,拜师自是没指望的,谁知却被离京后来山中散心的杨言一眼看中,从此收他为弟子,后陆郁入朝为官,更是得到他一心栽培。
不是因为身份,只是因了投缘。
若非极为倾心,又怎能如此相待?
陆郁却笑了:“殿下,你可知师傅为何将我收为弟子?”
“自然是欣赏你的灵气。”
“的确如此,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师傅知晓我和您年龄相近,脾性互补,他从收我为弟子,便想培养我成为殿下的臂膀回想起来,他那时推荐我看的书,大多和殿下有关。”陆郁语气缓缓,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