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因而,能中签的基本都有个大病,但喜不自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有了这根签就等于痊愈似的。

距离药王谷的医师们正式开诊约莫还要一刻钟。

作为同样生活在鹤州的士族、商户、佃户、乞丐,全都有幸能在济世堂门前排成一条龙,这是他们此生难得的平等,任你贫穷富贵,也要站一排听踢毽子的熊孩子唱跑调童谣:

“桃儿红,柳儿青,药王济世父母心。神农尝百草,轩辕写帝经,孙阕康泽越古今。

药方藏智慧,应验料如神,悬壶行医轻利欲,为人治病不收银。”

不收银

由于济世堂正门实在热闹,商贩趁机云集,生意最好的是一处话本摊,有位年轻小哥在叫卖。

鹤州人几乎都认识他,有人向他打招呼:“管心心,你又在这里卖书啊?”

“是啊,最近新出的甜文,保证紧跟时事,来一本吗?”

管心心使个眼色,意指义诊堂。读者挑选了其中一本,对着那封皮,念了出来。

“晋江书局,首发?”

“是呀,我卖的都是晋江书局首发,认准这印,可不要买错了盗版。”

“可你卖的连载啊?懂不懂江湖规矩,卖连载缺德。”

见读者还有些迟疑,管心心又道:“写这本书的小文客在我家卖了二十年身契呢,我看资质很是聪颖。你来一本,万一以后噪名了,这可就是绝版孤本!”

“唉,不容易。那来一本吧,支持正版。”

……

义诊堂内,有两位上了年纪的病友攀谈起来,都是一水儿鹤州口音,地地道道的:

“哥哥,看你精神好噶,你也有病?”

“哎呀,我咯眼睛有毛病!早几年不晓得爱惜,点盏油灯,窝在被里看小说。现在倒好,看东西模模糊糊,还发涩作痛。寻了几多郎中,哪个治得好哦?这两日碰巧义诊,还抢着号子,走狗屎运!老弟你年纪轻轻,又是来看啥毛病?”

这位老伯挽起袖口,露出肘部血肉溃烂的疡处:

“我是外伤。上月肿个大包包!寻郎中说是毒虫咬。这几日在药店开了几多药,点效都没得。半个月前肿得发亮,痛得钻心,痒得抓烂!恨不得拿刀挖了……本来要去药王谷碰运气,在屋门口碰到义诊。我先拿两副不要钱的药试试看,看药王谷的招牌是不是吹牛皮?”

“哦,老药王孙真人活到一百多岁,走了好多年噶!听说现在都是他的徒孙子在看哩,虽说年轻,治你小伤口,保证三贴药下去就收口。”

直至眼花老伯彻底看清楚对方溃烂伤口时,才忍着作呕的反应惊呼:“这边看五官,你治外伤,排错队了。”

外伤老伯抬头一看,方才注意到每间屋门口悬挂的布旗,惊道:“我日!”

济世堂前院木房坐落排开,按药王谷医科设有分诊。

老药王生平最精于内科,其次又设有急症外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

辛夷师兄药王谷首席大弟子,此次义诊的行医堂主。

实际嘛,晋国第一背锅人,一个耳根耙软的渝州人。

他听着病人聊天,迈着健稳步伐,越过重重患者,先一脚踏进第一间急症外伤的屋子。

“师妹儿,今天起得早喔!”

端坐桌前的少女,只着一件修短合度的青衫,不着环佩,素净清爽。

长乐轻纱遮容,浅露双眼,瞳色散漫,心思似在神游。针书垫枕笔囊齐备,卷纸摊开,行医诊录上蝇头小字,写了约有数十行。

辛夷眼皮儿一皱心里就在骂:先人板板儿又穿得薄飞飞的,在一群裹厚大衣的人堆堆头不觉得打眼迈!

他却顺手取来内间的绒氅,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