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寒暄之后,张家众人将皇太女与驸马请至了厅堂。

张肃现在有三个侄子两个侄女,个个都是俊秀之貌,其中长孙大郎今年已经十三了,身形挺拔如芝兰玉树。

庆阳多看了两眼大郎,因为这孩子让她想到了少年时的张肃,模样确实也有四分相像,尤其是那种少年老成的守礼之姿。

庆阳让拂柳分别给每个孩子都赐了赏,还把张肃二哥家三岁的小侄女抱到怀里稀罕了一会儿。

徐氏不可能把小儿子拉去别处询问儿子有没有伺候好皇太女,但她悄悄观察着皇太女,见皇太女笑容明艳,就猜测小儿子应该还是有些本事的,至少没招皇太女的嫌。

聊了些家常,徐氏带走了儿媳妇与孩子们,让丈夫与三个儿子招待心怀国事的皇太女。

庆阳没跟张家父子见外或客气,直接先从三十六岁的张坚问起。

张坚完全以臣礼一一回答皇太女的询问,不敢有任何敷衍。

张恒今年也三十岁了,蓄了短须,发现皇太女更关心边关百姓的民生,便将自己所知如实相告。

最后,庆阳同时问张玠、张坚、张恒父子三人:“民间关于我为皇太女,都有哪些议论?我要听实话。”

张玠沉默片刻,道:“京城百姓皆知殿下有状元之才、北伐之功,赞颂殿下者居多。”

言外之意,皇太女在京城的民心甚为牢固,有几个说话不中听的也是少数。

张坚道:“云州远离京城,当地百姓更在意眼前的温饱,对储君废立议论得并不多,不过臣曾微服走访民间,因殿下的北伐之功,百姓提及殿下时也多赞誉之言。”

张恒难得笑了下,道:“殿下北伐刚刚大捷时,北边各地的百姓便对殿下感恩戴德心悦诚服了,连街上的女童玩闹时都喜欢扮作公主、女将军。”

神色一直都很淡然的庆阳听到这里,也笑了,交待张坚、张恒道:“京城这边的消息我多少都能探听到,晋州云州太远了,官民之间若有非议,还劳两位兄长及时告知于我。”

二人行礼领命。

【??作者有话说】

短暂的蜜月结束啦,100个小红包,明天见~

ps:我不是铁人,总有脆弱一下的时候,但我也是铁人,只要我还写得动,就会一直写故事给大家看,写我所爱,爱我所写,晚安啦,[三花猫头]

152 ? 152

◎“朕再年轻十几岁该多好。”◎

婚假结束, 庆阳继续去中书省当差,张肃则调到了禁卫司,职位是正三品的左侍卫长, 仅次于上面的正副两位统领。

戍守皇城的禁卫一共才三千人, 左、右侍卫长分别负责白日与夜里的两班禁卫轮值, 而四大京营中任意一卫指挥使都统领五千多兵马,所以张肃调职后手里管的兵少了,但禁卫司的武官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皇帝的心腹,将来真有战事, 皇帝派遣禁卫司的武官担任主将的可能也更高。

张肃并不在意自己官职的调动,在哪里当差都是为了忠君报国, 只是皇城各处宫门的开启与关闭都有严格的时辰,他既然做了太女驸马,如果还在城外的京营当差, 早出晚归都容易与皇城城门的开闭有冲突, 因此调来禁卫司更合适。

樊钟热情地迎接了张肃的到来。

虽然他这个大老粗与儒将之家出来的张肃很少凑在一起, 闲聊也很难聊到一处, 但樊钟不会像邓冲父子那般因为自己长得丑、读书少就嫉恨张玠父子,相反, 樊钟很是欣赏张肃三兄弟,巴不得自家儿子也能从张家偷师一二。

此外,樊钟还有一份私心。

他也是开国功臣, 但跟那些已经过六十或是即将奔六十的开国名将、边关大将们相比